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風調雨順本指佛教四大天王

歷史長河

風調雨順本指佛教四大天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風調雨順本指佛教四大天王

2016年01月06日 00:30 最後更新:03月08日 19:46

中國「以農立國」,風調雨順就成為幾千年來普羅大眾甚至歷代王朝貴族都祈求的一件事,因為五穀豐登,就能豐衣足食。《舊唐書·禮儀志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凋(調)雨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而「風調雨順」本指佛教當中,二十諸天中的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以及北方多聞天王,是護法神之一帝釋天的四名護法外將。

因受到《封神演義》等民間神話所影響,中國佛教寺院中對於四大天王的形像有所不同。他們手持法器「劍琴傘龍」即是劍、阮琴、雨傘、龍蛇,來主宰風、調、雨、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明代王業著有《在閣知新錄》,提出主宰天王各持法器解釋,但唯獨「順」字與手執龍蛇的關係:「凡寺門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蛇者順也。獨順字思之不得其解。」

到了清代,梁章鉅引用明朝楊升庵《藝林伐山》解釋:「所執非蛇,乃蜃也,蜃形似蛇而大,字音如順。」由於「蜃」是傳説中一種蛟龍,據説吐氣即能化成海市蜃樓。因此楊升庵認爲,廣目天王手中纏的不是龍也不是蛇,而是蜃,加上「蜃」的讀音與「順」相似,因此用諧音指「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風調雨順」本意是指佛教守護眾生的四大天王,隨之逐漸引申為國泰民安。五代十國時期,劉昫《舊唐書·后妃傳上》:「自貞觀以來,二十有二載,風調雨順,年登歲稔,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清代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自後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物康阜,真是昇平世界。」

當風雨適合農時,就會民康物阜,使之國泰民安。亦反映出風調雨順,視為歷朝歷代興衰的關鍵之一。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 統戰部副部長﹕不同國家民族文化間增進了解

2024年10月17日 19:09 最後更新:20:01

一連三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陳瑞峰致辭時說,人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文明交流互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對於推動人類現代化進程和世界進步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認為這是不同國家、民族和文化之間增進了解,建立互信,共同努力的方向。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表示,期望建設一個開放包容、共同發展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當局將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