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腦的鍛煉】網球手拿度是右撇子?

博客文章

【腦的鍛煉】網球手拿度是右撇子?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腦的鍛煉】網球手拿度是右撇子?

2016年03月03日 17:22 最後更新:17:22

很多人都會說我打錯字了。

我是運動發燒友,很喜歡研究運動和可能沒有人注意到的現像。運動界中,不少天才運動員是左撇子,你可以看到足球界巴塞的美斯,皇馬的巴爾、阿仙奴的奧斯爾等等,左腳都是特別嫻熟,球感特別優秀,特別有天賦,跟右腳的球員就是不同。右腳球員像皇馬的C朗,他的「插花」等,我感覺是後天苦練出來,動作略為生硬。羽毛球的左手球員如林丹,動作也特別瀟灑,感覺到他們在運動特別有天賦。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根據科學研究,大概人體左腦負責右邊身體活動,也負責理性分析;右腦負責左邊身體活動,也負責圖像、藝術和運動方面的要素。因為右腦比較發達,左撇子很有可能藝術和運動等等會先天比較優秀,所以左撇子的藝術家和天才運動員比例相對高。

雖然我是個右撇子半運動員,一直很佩服左撇子運動方面的協調性、柔韌度。所以左撇子中常常有天才運動員產生,當然運動也需要後天苦練的,就是以內行人來看,右撇子運動員的風格不一樣。

按資料拿度本來是用右手的,所以生活中,包括寫字都是用右手的。拿度現在看起來,風格絕對是天才球員,動作幾乎是沒人能學的。像我大學裡的教練盧sir說,拿度打球的猛,幾乎打完手臂繞身體轉一個圈!拿度小時候的教練因為要他出眾,達到最高水平,認為運動界右手球員為主,面對左手運動員會覺得難纏,左手運動員對右手運動員就駕輕就熟,拿度練好左手,對他發展很有幫助。這故事不管有多真實,對我都有啟發。

首先運動教練是非常重要,他們的高瞻遠矚和鍛煉方法對運動員幫助很大,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局者迷,好教練確實有他成功的方法,你看中國輸出的跳水教練、乒乓球教練,把外國的相關運動水平大大提升,以前郎平帶領美國女排戲劇性的打敗中國女排,都是經典的例子。

另外後天腦部鍛煉也是很重要,適當的鍛煉右腦,可以啟發大家的潛能,運動是其中一項。我見過本來[無記性]的家庭主婦,經過記憶學訓練能夠52張撲克牌過目不忘,或表現更厲害的記憶力。他們都是利用圖像來記憶,類似把要記的東西放到他們腦裡的儲物架裡,然後以圖像形式記下,能力是超強大,我也非常佩服。就是我認識的朋友中,運動中能夠同時運用左手和右手的,也有他的特質,應該是藝術創意和理性分析有很好的平衡。

我也接觸過一些兒童成長的矯正治療,一些先天有不同發育上缺陷的兒童嬰兒,譬如出生時缺氧、關節有缺陷等都可以通過物理治療、按摩活動來改善。負責醫生也指出兒童成長時爬行的重要性,對自然腦部發育很重要,不要忽略。所以生活中常常用一下不常用的手或腿,對腦部訓練都有幫助。




Lob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傷患是惡夢!柔道新星脫臼如家常便飯 物理治療助恢復自信

2024年08月30日 07:00 最後更新:14:47

奧運戰場,永遠是運動員追夢的地方,而熱血背後,不少運動員承受傷患困擾。今屆奧運,不少港隊運動員都是傷患纏身,既有「跳馬王子」石偉雄賽前打了4支消炎止痛針,亦有謝影雪因傷「痛到唧唔到牙膏」⋯⋯

帶傷上陣,不少運動員選擇咬緊牙關,在奧運這個運動殿堂上,希望以汗水贏得掌聲。港隊柔道代表王嘉莉也不例外,試過1星期脫臼(甩骹)2次的她,在各種精神壓力下,曾萌生過「唔打」的念頭。幸得物理治療的幫助,她終擺脫枷鎖,自信踏上屬於她的舞台。

港隊柔道代表王嘉莉為初次踏足奧運舞台做好準備。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港隊柔道代表王嘉莉為初次踏足奧運舞台做好準備。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夢想種子必經風雨 受傷如「家常便飯」

回顧自己19年的柔道史,她笑言當初小學一年級根本沒想過會登上奧運舞台,當時只是把柔道當成興趣。直到有個叔叔帶她接受更為正規的訓練,在和隊友共同切磋、共同成長的氛圍下,她才慢慢喜歡上柔道。在中一的時候,她便正式加入青少年港隊,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一周甩兩次骹要人幫手「啪返入去」

種子要茁壯成長,必須經受風雨的洗禮。對運動員來說,受傷幾乎是「家常便飯」。「柔道是搏擊性運動,當中涉及不少拉扯及摔落地的動作。如果落地不慎,很容易撞到膊頭,導致脫臼。」她解釋,柔道運動員需要維持體重,有次賽前減磅太辛苦,令精神無法集中而受傷。「練柔道難免同一個部位不斷受傷,試過一星期脫臼2次,最嚴重的一次膊頭甚至無法自行復位,需別人幫我『啪』返入去。」儘管傷勢嚴重,嘉莉依然堅持訓練,暫時避開肩膀,專注於鍛鍊其他部位。

王嘉莉:傷患是惡夢的開始

對於運動員來說,傷患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夢魘。「傷患是惡夢的開始。」嘉莉坦言,「一開始受傷,心態自然樂觀,但當同一個位置重複受傷時,就不禁會唸『又係咁』⋯⋯」憶述時,她一度哽咽,「傷患慢慢成為了我的心理陰影。我很怕再使出某個招式,很怕不能再打比賽,很怕到最後要放棄柔道⋯⋯哪怕那一招是我最擅長的招式,我都想要放棄。」

王嘉莉賽後指,希望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王嘉莉賽後指,希望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談到傷患,王嘉莉一度哽咽。巴士的報記者攝

談到傷患,王嘉莉一度哽咽。巴士的報記者攝

物理治療回復自信 成運動生涯重要一環

在體育總會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下,嘉莉有機會接觸到物理治療,慢慢有勇氣正視傷患這個敵人。她指,物理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她恢復自信:「隊友鼓勵當然重要,但做物理治療真係令我感覺肩膊周邊肌肉放鬆了,比以前更容易發力。

另一方面,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物理治療團隊,更為嘉莉度身製作出一套「肩關節固定支具」,讓她的傷患無後顧之憂:「減少肩膊被對手扯出來,奧運前膊頭基本沒有再脫臼,而很多招式我都能發揮出來。」

嘉莉帶上護肩後,隨即在記者面前做出幾個熱身動作,並指這個護肩十分貼合。

肩關節不穩是柔道運動員的常見損傷。這款肩關節固定支具能提供穩定性和靈活性。巴士的報記者攝

肩關節不穩是柔道運動員的常見損傷。這款肩關節固定支具能提供穩定性和靈活性。巴士的報記者攝

物理治療成為嘉莉運動生涯重要的一環。她回憶,以前試過左右肩膊都脫臼,但因未有重視左邊肩膊,所以變成慣性脫臼。為了不重蹈覆轍,一星期必須要做2次或以上物理治療。她笑言,現在自己現在有點依賴物理治療團隊,一受傷就打給他們:「我要睇呀,可不可以現在馬上上來看(醫生)?」

王嘉莉(右二)與理大物理治療團隊: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助理林國輝(左一)、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教授符少娥教授(左二)、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實務助理教授方浩錤(右一)。巴士的報記者攝

王嘉莉(右二)與理大物理治療團隊: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助理林國輝(左一)、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教授符少娥教授(左二)、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實務助理教授方浩錤(右一)。巴士的報記者攝

柔道新星越挫越勇 努力備戰

嘉莉在巴黎奧運會女子柔道48公斤級比賽代表中國香港出戰,這是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以來,香港柔道運動員再次踏上奧運賽場。雖然最終32強止步,但她未曾感到氣餒,賽後甚至選擇留在法國「吸經」,為11月亞洲柔道公開賽做好準備:「奧運有好多高水平選手,就像日本隊,他們通常只會參與大型賽事,現場觀賽可以讓我參考到他們的技巧。」

聽RubberBand吸正能量

物理治療專家建議專業、全面,但運動員自身亦要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嘉莉表示,平時喜歡看書、聽歌吸取正能量,歌曲有句歌詞「直到失敗,至懂看透,讓那不甘,去為我來營救,向著太陽狂走。」尤其引起她的共鳴,她說:「我最喜歡聽RubberBand的《發現號》,每次打比實前都要聽。當然,隊友也很重要,因為他們都有傷患,會更明白我的感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