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強積金對沖終成歷史 吳秋北回顧打工仔權益被制度性剝削始末

博客文章

強積金對沖終成歷史 吳秋北回顧打工仔權益被制度性剝削始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強積金對沖終成歷史 吳秋北回顧打工仔權益被制度性剝削始末

2022年06月08日 13:42 最後更新:13:46

立法會今日(6月8日)下午表決通過《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正式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措施最快2025年開始實施,政府將會向僱主提供資助,分擔僱主取消對沖後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支出,為期25年,資助比例按年遞減。

吳秋北撰文回顧強積金被對沖的前世今生,形容強積金對沖成為歷史,是勞工權益保障邁出的一大步,是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勞資和諧的一大勝利,也是社會各界共贏的體現。

文章指出,不論長期服務金還是遣散費,其性質均並非作為退休保障之用,容許強積金對沖,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加大,基層失去退休保障,只有僱主得益,既不公平,也違反了強積金制度用以保障基層退休、作為退休保障支柱的原意。

因此,吳秋北在文中再次呼籲,強積金對沖越快取消越好,不可以再因商界的反對而延後。他又期望「積金易」平台能早日推出,「取消對沖日」(「轉制日」)能與「積金易」平台的推出脫鉤,讓基層市民能早日享有真正的退休保障。

全文如下:

強積金被對沖的前世今生

——打工仔退休保障權益被制度性剝削的始末

在長達20年曠日持久鍥而不捨的爭取下,強積金對沖機制正式取消,標誌著香港勞工權益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說到強積金的設立,要追溯到1991年11月,港英政府以教育統籌司為首成立「退休保障工作小組」。到1994年7月,布政司署發表《生活有保障、晚年可安享— 香港的老年退休金計劃》咨詢文件,提出由政府、僱主、僱員、有固定入息人士多方支持的老年退休金計劃。最終政府發表的咨詢結果,指社會對計劃意見分歧而擱置計劃。後來到1995年4月,港英政府發表有關強積金的顧問報告,便是現在強積金的雛形。

1995年7月27日,當時的立法局通過《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訂明了強積金制度的框架,但條例並未生效。到1998年4月,臨立會通過強制性公積金附屬法例,並准許政府撥出50億元成立積金局和補償基金。時任財政司司長根據《1998年公積金計劃立法(修訂)條例》,指定該年7月24日為該條例指定條文的實施日期,讓積金局可在同年9月開始運作。經過積金局兩年多的籌備,強積金制度在2000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至於強積金對沖的安排,在前立法局1995年7月27日的會議期間,時任教育統籌司便表示:「目前,僱主對退休計劃的供款可與遺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任何數額抵銷,要僱主繳款兩次是不恰當的。」在1974年及1986年引入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安排時,為鼓勵更多僱主自願為僱員提供離職或退休保障,《僱傭條例》訂明僱主可利用他們在僱員退休計劃中的供款或為僱員提供按年資支付的酬金,用作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也因此,不少商界人士(包括來自商界的議員)據此認為應設有強積金對沖機制。事實上,當初容許以自願供款作對沖,是用以鼓勵僱主為僱員作更多的自願退休保障安排。但既然要改為強制了,要為僱員退休加強保障了,為何還要容許這種對沖安排的存在呢?不論長期服務金還是遣散費,其性質均並非作為退休保障之用,容許對沖本身便不是一種合理的安排,而只是當時政府向商界傾斜,在普遍商界反對下喪失對勞工權益捍衛的決心。

到2012年,梁振英先生參選特首,在其政綱中承諾「逐步降低強積金戶口內,僱主累積供款權益用作抵銷僱員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的比例」。到2017年,梁振英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中表明:強積金「對沖」是另一個長期困擾勞工的議題。現時每年有超過30億元的僱主強積金供款累算權益被用作「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令僱員在退休時的強積金總額減少。本屆政府對取消「對沖」安排的立場是明確的,亦願意加大財政承擔,以減低取消「對沖」安排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的影響。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會繼續與商界和勞工界商討,期望在未來數月可提出一個能同時顧及勞資雙方利益的方案。

到2018年3月,政府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初步方案,特首林鄭月娥表明事在必行。同年3月31日,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出席電台節目後與傳媒談話中表明:在今時今日未取消「對沖」的環境,受影響員工的強積金僱主累積供款權益有93%至94%俗稱被「沖走」(用作抵銷僱員遣散費及長服金)。所以很多僱員退休時,得到的累積供款只有自己作出的5%供款。(僱員和僱主各作出僱員有關入息5%的供款)供款10%已經很勉強,5%就更加不夠退休生活所需。屆時當人口高齡化,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已經退休時,如果大家的強積金的款額這樣低,最後社會都要兜底。如果社會要負責,即是要加稅,所以對未來社會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為預防這個情況出現,今日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取消「對沖」,令強積金作為退休的支柱之一,能夠強化以幫助大部分「打工仔」。所以由於這政策上的必然性,故為何特首經常強調,本屆政府很有決心取消。

簡言之,強積金的原意,是要讓私人供款就退休保障作更多承擔,成為退休保障其中一條重要支柱。如果繼續任由強積金可被對沖,則意味著在退休保障上,只有僱員在自行承擔,而僱主並沒有作任何承擔,這自然就是不合理,也嚴重侵蝕了強積金這條重要的支柱。

在取消強積金對沖上,工聯會歷年來要求政府提交具體方案,發起多次遊行。特別是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工聯會都會提出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作為遊行的五大訴求之一。在今年1月,勞福局回覆我們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的書面質詢便指出,根據積金局數字,由2001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僱主以強積金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金額總計高達567億元。我相信,現時被對沖的金額累計已超過600億元。強積金對沖,2001、02、03年這三年,每年對沖金額都不超過10億元,之後持續上升。到2017年,全年對沖金額已經約43億元。到2021年,全年對沖金額達到66億元。如果繼續放任不管,金額只會越來越高。對沖安排對工友退休權益影響極大,特別是一些收入低於強積金最低入息水平的基層勞工,他們的退休安排主要依賴僱主供款的那部分。假如這部分的強積金被沖走了,也就等於他們的退休保障被沖走。政府外判商,不少只有數年服務合約,當合約結束後,便把遣散費與強積金對沖,導致外判合約工的強積金長期被沖走。結果就是,外判合約工的晚年失去退休保障,陷入窮困境地,只能依靠綜援過活。政府財政壓力加大,基層失去退休保障,只有僱主得益。造成如此局面,既不公平,也違反了強積金制度用以保障基層退休、作為退休保障支柱的原意。

取消對沖刻不容緩,實在是越快解決越好。比如就政府注資方面,在2017年的估計,政府只要投入100至200億元。到2018年,建議注資金額便已經是175億元。現在按照政府方案的最新評估是332億元。可以說,政府越是拖拉,越遲取消對沖,所要承擔的金額也將會越來越高。這是為何政府必須果斷修訂法例,盡早取消對沖,不可能再因商界的反對而延後。

今日,強積金被對沖即將成為歷史,這是勞工權益保障邁出的一大步,是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勞資和諧的一大勝利,也是社會各界共贏的體現。我們期望「積金易」平台能早日推出,「取消對沖日」(「轉制日」)能與「積金易」平台的推出脫鉤,讓基層市民能早日享有真正的退休保障。

作者吳秋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首李家超率領香港及內地代表團到訪中東行程緊湊,由卡塔爾轉抵科威特後,已馬不停蹄會與當地官員會面、舉行圓桌會議等。除獲科威特首相顧問薩巴赫及中國駐科威特大使張建衛接機外,今次特首和隨行官員更獲高規格接待,入住當地最具象徵意義、專門用於接待國家元首及最高級別外賓的「白楊宮」,不單體現了對香港行政長官的尊重,也彰顯了科威特對香港作為重要合作夥伴的認可,突顯雙方合作的戰略深度。

特首李家超率團抵達科威特,科首相顧問薩巴赫及中國駐科威特大使張建衛前來接機。

特首李家超率團抵達科威特,科首相顧問薩巴赫及中國駐科威特大使張建衛前來接機。

超哥率領的代表團抵達科威特城,展開兩日訪問行程。特首在社交平台表示,兩地將簽署多份合作備忘錄,促進兩地貿易、投資,加強兩地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等領域連繫。

代表團在與科威特展開2日行程,將與官員會面、舉行圓桌會議、到訪當地企業及設施等。

代表團在與科威特展開2日行程,將與官員會面、舉行圓桌會議、到訪當地企業及設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次特首及官員代表受到科威特方面的高規格接待,獲安排入住科威特最具象徵意義的國賓館「白楊宮」(Bayan Palace)。

「白楊宮」位處科威特市東南16公里處的椰棗林中,佔地50萬平方米,1987年落成,一大片白色建築群,體現了當地的現代建築藝術,把典雅古樸的伊斯蘭造型同現代建築藝術的華麗結合一起。底層有專門用於接待國家元首的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主客廳。

據了解,「白楊宮」曾接待過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領袖、印度總理莫迪、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等重要人物,顯示其在國際場合中的崇高地位。

在國際外交中,主權國家接待外賓的住宿安排是「外交語言」,通過地點選擇與規格高低,傳達對來訪者的尊重與雙邊關係的定位,承載了戰略方向。

科威特除了以白楊宮接待特首和隨行官員外,作為國家元首的埃米爾與特首進行超長會談,遠超原定會晤時間。

科威特也派出領導人和多位高層官員,與特區訪問團舉行高層次會議,從王室核心成員埃米爾和王儲,到政府最高層級的署理首相(正國級)、副首相兼內閣大臣(副國級),再到主管對外事務的外交大臣(正部級)等要員悉數出席,彰顯科威特對香港代表團的高度重視,更清晰傳遞出科威特期待深化與香港乃至內地經貿合作的積極訊號。

科威特作為中東重要石油國家,近年積極推動「2035國家願景」,尋求經濟多元化,減少對原油的依賴,重點發展金融、物流及創新科技。

而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且是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有助正尋求分散投資的科威特主權基金(如KIA),擴大在亞洲的投資。

此外,香港的法律、會計及國際仲裁服務能為科威特企業提供進軍亞洲的保障,尤其在「一帶一路」項目糾紛解決上,香港的普通法體系具國際認可度。

在現時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科威特等海灣國家戰略中心東移,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優勢,既能對接內地市場,又保留國際化制度,成為中東國家進入中國的門戶。

高人話,今次科威特安排特首和隨行官員入住「白楊宮」,實屬罕見,既體現對本港特別行政區的尊重,亦反映對香港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重視,期待兩地官政府官員、企業等的交流,令兩地貿易和投資達成更多合作機會,亦讓香港可發揮自身優勢,在法律、金融等專業配套上,協助科威特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