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名歷史愛好者的心目中,都會有一個深刻的歷史故事。獲得青年史學家年獎的李謙諾,一直喜愛從生活中找出一些歷史答案出來。
大家都知道國泰航空是本地的航空公司,「國泰」我們會了解到代表國泰民安,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名字,但英文名為何叫「Cathay Pacific」?與「中國」有何關係?原來可以追溯至宋朝時期,「Cathay」原意指「契丹」。

《卓歇圖》中畫筆下的契丹人 (網上圖片)

《卓歇圖》中畫筆下的契丹人 (網上圖片)
「契丹」是公元10世紀在中國北方民族,建立了遼國,到了12世紀被金國所滅,遼國的遺民就在領袖耶律大石的帶領之下,沿著絲綢之路向中亞一帶遷徙,後世稱之為西遼。
這一班西遼人(Qara Khitai),其實也是契丹人,當他們與當地中亞人接觸時,就稱呼自己為「Khitai」,加上當地人知道他們來自中國北部,所以他們就是中國人,久而久之,西方國家的人也認為這一班人是中國人了。
大約於13世紀以來,歐洲人均誤以為契丹代表中國北部,馬可勃羅口述的《東方見聞錄》,便稱中國北部為契丹、華南為「蠻子」(Manji)。

中亞契丹人被記錄於文獻之上 (網上圖片)
「Khitai」這個名字在歐洲流傳,當時資訊不發達,有好一段時期,歐洲人甚至以為契丹等同全個中國,一眾冒險家亦都響往到訪這個遠東這個神秘國度,古代英文亦用了「Cathay」代表著中國。時至今日,俄文「Китай」是解作中國人,發音也就是與「Khitai」相似。
1946年,國泰兩名創辦人Roy Farrell及Sydney de Kantzow準備在上海成立航空公司時,便想起「Cathay」。而Cathay的發音與「國泰民安」中的「國泰」相似,令這家航空公司的名字有了雙重意義。
Cathay其後遷到香港,成為今天的Cathay Pacific。

1946年航行中的國泰航空客機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