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豬頸肥過豬腩? 營養師比較豬25部位脂肪含量 5常見豬肉屬高脂

樂活道

豬頸肥過豬腩? 營養師比較豬25部位脂肪含量 5常見豬肉屬高脂
樂活道

樂活道

豬頸肥過豬腩? 營養師比較豬25部位脂肪含量 5常見豬肉屬高脂

2023年02月25日 17:00

豬的不同部位脂肪含量也各不相同

豬頸肉比豬腩肉更致肥?豬潤不算肥?減肥不能吃豬扒?豬肉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也不同。近日「尚營坊」營養師團隊比拼25個豬肉部位及內臟脂肪含量,其中5個常見部位也屬高脂,包括豬頸肉。到底豬肉哪個部位最高脂,哪個部位最低脂?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豬肉25個部位脂肪 減肥可吃豬扒

「尚營坊」營養師團隊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不少人以為乾身的燒豬頸肉比較低脂,事實上豬頸肉屬豬隻最高脂部位。另外,有減肥人士擔心豬扒是禁忌,營養師則指減肥亦可吃豬扒,水𦟌也不算高脂。

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低脂、高脂定義如下:

1.「低脂肪」食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3克脂肪; 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不超過1.5克脂肪。

2.「高脂肪」食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20克總脂肪。

豬肉13個部位脂肪含量(非內臟)

「尚營坊」營養師團隊列出豬肉25個部位的脂肪含量,包括豬肉和豬內臟,讓大眾分辨哪個部位屬於肥或瘦。豬肉13個部位,包括豬尾、腿臀肉、里脊肉 (豬扒)、梅頭肉、水𦟌、豬𦟌、豬蹄、腩排、豬頸肉、豬耳、豬脷、五花腩和豬手,其脂肪含量如下(*每100克生肉計算):

1.水𦟌:5.4克

2.豬𦟌:12克

3.梅頭肉:12.4克)

4.里脊肉(豬扒):12.6克

5.豬耳:15.1克

6.腿臀肉:15.7克

7.豬脷:17.2克

8.豬手:17.6克

9.腩排:23.4克

10.猪蹄:28.6克

11.豬尾:33.5克

12.五花腩:53克

13.豬頸肉:69.6克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從以上數據可見,豬肉13個部位中,以每100克生豬肉計算,脂肪最高的部位是豬頸肉,含69.6克脂肪;脂肪最低的是水𦟌,只含5.4克脂肪,其次較低脂的是豬𦟌、豬梅頸。

12個豬內臟脂肪含量

「尚營坊」營養師團隊亦列出12個豬內臟脂肪含量,包括豬肚、豬横脷 、豬心、豬大腸、豬膶、豬粉腸 、豬肺、豬小腸、豬皮 、豬腦、豬黃喉和豬紅(*每100克生肉計算):

1.豬紅:0.3克

2.豬肺:2.7克

3.豬黃喉:3.6克

4.豬膶:3.7克

5.豬心:4.4克

6.豬腦:9.8克

7.豬肚:10.1克

8.豬小腸:11.4克

9.豬横脷:13.2克

10.豬粉腸:15.4克

11.豬大腸:18.7克

12.豬皮:44.6克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從上述資料可見,豬皮及豬內臟脂肪含量一般比豬肉13個部位低。以每100克計算,最高脂的是豬皮,含44.6克脂肪。最低脂的是豬紅,只含0.3克脂肪;其次是豬肺,含2.7克脂肪。雖然豬內臟較低脂,但衛生署指,豬內臟膽固醇較高,多吃容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脂肪5大功能

本港衞生署指,脂肪在身體內扮演多個角色,主要有5大功能:

1.儲存大量熱量,並在身體需要時轉換釋出,而皮下脂肪則有助維持體溫。

2.大部分脂肪貯存在脂肪組織內,而脂肪組織則承擔保護內臟器官的責任。

3.作為傳送及吸收脂溶性維他命A、D、E及K的媒介。

4.脂肪是製造膽固醇、維他命D、膽汁酸及荷爾蒙的主要原料。

5.脂肪能維持神經系統及皮膚的正常運作。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脂肪分類及來源

衞生署指,脂肪的基本結構是由一個甘油分子及三個脂肪酸分子所組成,從食物中常見的可分為2大類: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食物。

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使血液更易凝結,引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並促進肝臟產生膽固醇,過量更會令血液的壞膽固醇上升,其不良影響比過量進食膽固醇還大。

不飽和脂肪:

可分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能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 水平,保持血管暢通,對健康有裨益。

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是必需脂肪酸,由於身體無法合成製造,必須從食物吸收,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它們能稀釋血液濃度,降血壓及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水平。

本港食安中心列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的特性及食物例子。

1. 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飽和脂肪:

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因而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等疾病風險。

攝入量應少於每日所需總能量的10%(約20克)。

在室溫下呈固體狀態。

飽和脂肪食物來源:

1)動物脂肪

例子:牛肉、羊肉、豬肉、家禽、牛/羊脂、豬油及奶製品(例如芝士、忌廉及全脂奶)

2)部份熱帶油

例子:棕榈油、棕欄核仁油、椰子油

2. 不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1)不飽和脂肪:

是健康飲食的重要部份,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

用來取代飽和脂肪,可減少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保持血管暢通。

在室溫下呈液體狀態

2)單元不飽和脂肪食物

含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油

例子:芥花籽油、橄榄油、花生油、堅果油、牛油果油

3)多元不飽和脂肪

含有的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是必需脂肪酸,由於身體無法合成製造,須從食物吸收,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能稀釋血液濃度,降血壓及改善免疫系統功能。

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油

例子:粟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紅花油、油脂較多的魚類的油、合桃及種子的油

注意事項:植物油經過氢化程序會轉化成反式脂肪,進食過量會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上升,並降低好膽固醇。

建議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取量,包括:含反式脂肪的人造牛油、起酥油的食物,及以這些油脂類為材料或烹調的煎炸和烘焙食物 (如酥皮糕點、餅乾等)。

植物性飽和脂肪來自椰子油、棕榈油。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英國研究指出,「重聽」可能不只是聽覺系統退化,有機會是心臟衰竭的警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恐是心臟衰竭警訊

「重聽」指的是聽力的減退或喪失,通常是指聽力低於正常範圍,無法清楚聽見語音或其他聲音。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聽覺系統的某一部分受損所引起,包括耳朵內部的結構、聽神經或大腦的聽覺處理區域。重聽可能是暫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值得注意地是,重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警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可能存在血管早期病變

心臟內科醫生劉中平於臉書發文指出,隨著社會老齡化,重聽患者人數日益增多。部分重聽患者的聽神經微血管受到慢性病及老化影響而遭損害,進而影響聽力。不過,聽力退化的患者有可能同時存在血管早期病變,因此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也會增加。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提高

英國一項追蹤16萬人超過11年的研究顯示,重聽患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明顯提高。研究顯示,聽力障礙會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變得過度敏感,甚至與社會脫節,這些因素可能激發交感神經系統及釋放壓力荷爾蒙,進而增加心臟的負擔,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重聽患者應檢查心血管危險因素

劉中平醫生對此建議,對於由非外傷或發炎性疾病引起的重聽患者,應特別檢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煙等,並了解患者的微血管功能,以便及早預防心臟衰竭的發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