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結束10年總理生涯  李克強淡出政壇

兩岸

結束10年總理生涯  李克強淡出政壇
兩岸

兩岸

結束10年總理生涯  李克強淡出政壇

2023年03月11日 12:25 最後更新:13:36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李克強出身共青團,三屆中共政治局常委、兩屆總理,留下不少金句。外界本來猜測67歲的他可能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不料他在去年的中共二十大卸任政治局常委,提前宣告將淡出政壇。

2003年8月8日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河南新鄉調研。新華社

2003年8月8日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河南新鄉調研。新華社

李克強,1955年7月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幹部家庭,少年時代求學於供職於安徽省文史館的國學大師李誠,文革期間到鳳陽農村插隊。他曾說:「(我)在高中畢業以後,沒能夠上大學,而是去農村當了農民,自己養活自己。」

更多相片
2003年8月8日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河南新鄉調研。新華社

2003年8月8日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河南新鄉調研。新華社

李克強2020年在山東視察保就業 指「地攤經濟」是生機。資料圖片

李克強2020年在山東視察保就業 指「地攤經濟」是生機。資料圖片

李克強與夫人程虹。

李克強與夫人程虹。

李克強2020年赴重慶市視察水災。

李克強2020年赴重慶市視察水災。

李克強在團中央工作長達15年。

李克強在團中央工作長達15年。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是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曾任北大學生會領袖。1982年畢業後留校擔任團委書記,被選為團中央常委,83年起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

李克強2020年在山東視察保就業 指「地攤經濟」是生機。資料圖片

李克強2020年在山東視察保就業 指「地攤經濟」是生機。資料圖片

工作之餘,他先後攻讀完北大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榮獲中國內地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

1993年,38歲的他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成為正部級。1998年,42歲的他被派往中部貧窮省份河南,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長,後來擔任省委書記。2004年,調任遼寧省委書記。

李克強與夫人程虹。

李克強與夫人程虹。

李克強在團中央工作長達15年,與原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同出身共青團,淵源深厚。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夕,他一度被視為中共接班人,但結果是與習近平雙雙擔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習近平確立為接班人,他則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2013年3月正式接替溫家寶擔任總理。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李克強擔任總理10年,也有不少金句,折射其政經思維,講話習慣性攤開雙手。不過,在「黨管經濟」之下,國務院在經濟方面更多的是扮演執行角色。

李克強2020年赴重慶市視察水災。

李克強2020年赴重慶市視察水災。

今年2月,李克強召開座談會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意見時,特意總結了「過去1年」、「過去5年」、「過去1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自我「蓋棺論定」。他說:「從10年長周期看,經濟年均增長6.2%、實現中高速增長,居民消費價格年度漲幅沒有超過3%,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從5000多萬戶增加到1.6億多戶。」

當然,在列舉這些政績的同時,李克強也歸功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李克強在團中央工作長達15年。

李克強在團中央工作長達15年。

「事不畏難、行不避艱」,李克強本月5日宣讀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沒有捷徑,實幹為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仔細傾聽群眾呼聲;堅持實事求是,堅決反對空談浮誇、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甚至盲目蠻幹;以改革的辦法、鍥而不捨的精神解難題、激活力。這些似乎在為自己的總理生涯做總結,也是對後來者的勉勵。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李克強結束10年總理任期。

在兩會這個全球矚目的舞台上,語言的交流與理解至關重要。內地博主「玉淵譚天」在兩會現場有了新奇發現:不少外媒記者竟選擇用大模型翻譯兩會上出現的中式表達。可這些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式表達,大模型真能翻譯準確嗎?帶著這個疑問,譚主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挑戰。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外國記者參與兩會現場評分中美大模型翻譯效果。影片截圖

外國記者參與兩會現場評分中美大模型翻譯效果。影片截圖

兩會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談及中歐關係時引用的 「發展中歐關係,關鍵是要充滿信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以及慕安會上王毅外長那句 「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都展現了獨特的中國智慧。但這些中式表達,外國人真能聽懂嗎?「玉淵譚天」在與現場記者交流時發現,大家都傾向於用大模型翻譯,不過使用的大模型有外國的,也有中國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了一探究竟,「玉淵譚天」先是請教了長期負責新聞發布會翻譯的朋友,又致電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專門研究大模型測評的專家,在其推薦下挑選了 10 家中美頂尖大模型。為確保公平公正,測試條件被拉齊,包括選用模型的最高版本,並給予相同的任務目標和背景信息 。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兩會2025現場玉淵譚天揭秘中美大模型翻譯battle。影片截圖

外國記者參與兩會現場評分中美大模型翻譯效果。影片截圖

外國記者參與兩會現場評分中美大模型翻譯效果。影片截圖

很快10 個大模型交出答卷,答案五花八門。在譚主的組織下,中美兩組大模型分別進行「小組討論」,給出了各自的最佳答案。為驗證哪款翻譯更受外國人認可,譚主把兩個答案帶到兩會現場,採訪了 6 名經驗豐富的記者。比賽過程緊張激烈,中美兩隊比分膠著。最終,中國組以微弱優勢略勝一籌。

美國組熟悉地道英語用法,中國組則重在強調隱喻背後的內涵。影片截圖

美國組熟悉地道英語用法,中國組則重在強調隱喻背後的內涵。影片截圖

美國組熟悉地道英語用法,中國組則重在強調隱喻背後的內涵。影片截圖

美國組熟悉地道英語用法,中國組則重在強調隱喻背後的內涵。影片截圖

從翻譯效果來看,美國組熟悉地道英語用法,比如翻譯時會借用come what may這樣的俗語,但有時會讓句子顯得冗長;中國組則重在強調隱喻背後的內涵,用詞形像生動,保留了部分意象,且表達更為簡潔。

哈薩克記者希望擁有本國的開源大模型來傳遞國家的聲音。影片截圖

哈薩克記者希望擁有本國的開源大模型來傳遞國家的聲音。影片截圖

就在「玉淵譚天」繼續驗證結果時,一位來自哈薩克的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希望擁有本國的開源大模型來傳遞國家的聲音,還提到印尼有付費的 AI 翻譯軟件,但自己從未使用過。這讓「玉淵譚天」意識到,能擁有全球頂尖的國產大模型是一種幸運,意味著中國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和語料講述自己的故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外長記者會上,王毅外長引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國產大模型結合古語歷史和現實場景,僅用 25 秒就給出古今融合的翻譯。「玉淵譚天」認為在這個各國都渴望被世界聽見的時代,中國國產大模型正不斷發展,肩負起傳遞中國聲音的重任,未來也必將在國際交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