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47人參與「35+」初選,涉嫌爭取立法會過半否決財案被控,16人否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區諾軒22日午於西九龍法院盤問下解釋自己專訪內容,提到行政主導下即使民主派立會過半依然會受制於既有框架,根據機制「個假設係期望立法會同特首大家最後傾得成一個可以通過嘅財政預算案」,與此同時亦有可能「通唔通過財政預算案係手段,其他嘅政治目標先係目的」,而終歸要視乎選民決定。
大律師Trevor Beel 代表何桂藍盤問時引述2020年4月底區諾軒專訪,《國安法》指定法官陳慶偉問及標題中「以『35+』否定中共極權路線」含意,區解釋當時正值反修例運動,「好多政府做法係好極端」,若民主派立會成功過半,「可以話畀政權聽唔應該再行極權或極端路線」。陳官再引用「明言標榜中間派人士若仍意欲尋找『好啲嘅特首』了事,不僅是保守,更是過份天真」,是否指中共政府挑選的特首不會好?區答「當時文章意思係有呢個講法,因為當時雙方都好劍拔弩張」。陳官追是否要特首下台時,區解釋專訪背景,當時中聯辦或中央重新詮釋《基本法》22條,政府一夜之間更改新聞稿內容,「當時我覺得一國兩制下嘅高度自治空間有收窄」,當時認為如只應部份人要求尋求「中間啲」的特首,也無法直接回應市民訴求。
區根據內文回應民主派奪權論,指香港在行政主導下,議會極受限制,「奪權其實是笑話」,所以即使民主派立會過半依然會受制於既有框架。在法官李運騰及陳仲衡追問下,區交代雖然立法會兩次否決財政預算案後特首要辭職,但過程中解散立法會權力在特首手中。Trevor Beel追問下區認同選出的議員始終出自市民意願。李官追問根據機制,解決死局的結果是特首下台,區同意此或許是最終結果,所以法律機制「個假設係期望立法會同特首大家最後傾得成一個可以通過嘅財政預算案」,否則無法通過恆常撥款。法官陳仲衡另外問及五大訴求,區解釋有另一種情況,「通唔通過財政預算案係手段,其他嘅政治目標先係目的」。李官再追問在權力鬥爭下是否要視乎選民如何決定?區認同政治人物需要互相博奕,「市民來講佢哋始終要作出選擇嘅」,因為沒有長期撥款時,對市民日常會造成龐大壓力。
區同意法官陳仲衡指區議會選舉大勝令組織者發起「35+」計劃,打算在立法會選舉依樣葫蘆,然而立法會選舉只得一半席位直選,而區議會亦行單議席單票制,無法比擬。區指出撰文時尚未考慮成功爭取議會過半後的具體部署,當時各派系想像各有不同,派系之間直到7月投票日也沒有討論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