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扮「灣區傳媒」呃人刷單

社會事

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扮「灣區傳媒」呃人刷單
社會事

社會事

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扮「灣區傳媒」呃人刷單

2023年04月17日 16:20 最後更新:16:57

警方表示,過去兩周共接報196宗網上求職騙案,合共損失超過4000萬元,當中有136宗均透過WhatsApp招聘訊息而中伏,佔總數7成。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在防騙FB專頁「守網者」中,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當中有人假扮為「灣區文化傳媒公司」,以30至2000元報酬,誘使市民填寫一份關於社會群體的問卷調查。

更多相片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過去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有人扮「灣區文化傳媒」氹人填問卷、警方圖片

過去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有人扮「灣區文化傳媒」氹人填問卷、警方圖片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展示騙徒訊息及部分虛假刷單網站截圖。FB專頁「守網者」

警方表示,此類刷單騙案繼續是網上求職騙案主流。騙徒首先多數會發放短訊,邀請公眾填寫有償問卷調查或其他受薪任務;受聘者其後完成極簡單任務,並立即賺取小額回報;騙徒進而介紹網上推廣工作,實質進行假刷單任務。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隨後,騙徒要求受害人在假網站開戶並存入資金,聲稱用作刷單以賺取佣金;受害人完成起初的任務,可獲得小量帳面回報;騙徒游說受害人「加注」,投入更多本金;當受害人要求提現時,騙徒以違規、要求行政費用等要求存入更多金錢,導致更多損失。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呼籲市民,如收到類似自來招聘訊息或筍工介紹,務必要格外留神;亦可用「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輸入對方電話號碼、銀行戶口號碼、平台網址等等,以一試真僞。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警方指虛假刷單網站設計大同小異。FB專頁「守網者」

過去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有人扮「灣區文化傳媒」氹人填問卷、警方圖片

過去兩周逾百WhatsApp求職騙案 有人扮「灣區文化傳媒」氹人填問卷、警方圖片

網上購物應有盡有,但小心騙徒無處不在!馬來西亞1名女子早前趁着聖誕佳節,打算網購聖誕主題的造型糕點哄孩子,未料卻遇上網絡詐騙。

示意圖

示意圖

綜合馬媒報導,事發於2024年12月20日,馬來西亞龔姓女子表示,因為社交平台上精緻的聖誕造型糕點廣告吸引,加上正計劃帶同家人到吉隆坡度假,便打算預訂一些應節聖誕糕點送到度假酒店,屆時給孩子們驚喜。她聯絡賣家進行訂購,卻顯示網絡不佳的畫面,賣家於是提出可遠端遙控龔女士的手機,以幫她下單。

示意圖

示意圖

事主2原因放下戒備 慘中伏

龔女士因為覺得賣家的服務態度良好,加上大家都是女生,一時放下戒心,便依照指示讓對方遠端遙控手機以進行訂購。剛開始時,龔女士的手機反應開始變慢,之後就自動跳出銀行應用程式的畫面,她這時才懷疑手機被入侵,於是慌忙關掉手機。

示意圖

示意圖

騙徒遠程操控銀行應用程式盜款

沒想到對方卻透過遠端控制重新開啟龔女士的手機,而龔女士試了幾次都關不了手機,於是將SIM卡取出,令對方無法重新開機。龔女士隨即致電給所有她安裝過應用程式到銀行,要求關掉所有帳戶,可惜其中1張綁定了電子錢包的信用卡於已經被盜用,被取走4,000令吉(約港幣6,950元)。

示意圖

示意圖

龔女士事後跟從銀行指示,向當地警方報告此事,不過銀行告知需要2個月調查處理事件,而其手機最終只能無奈地恢復成原廠設定。龔女士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提醒大眾,不要輕信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更不要容許別人遙控自己的手機。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