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習主席派軍艦接大家回家」 蘇丹撤僑上演現實版「萬里歸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習主席派軍艦接大家回家」 蘇丹撤僑上演現實版「萬里歸途」

2023年04月27日 17:29 最後更新:17:52

近期蘇丹安全局勢持續惡化,蘇丹衛生部稱,截至26日該國武裝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512人,4193人受傷,死傷者包括平民和武裝人員。

為保護中國在蘇丹人員生命財產安全,中國軍隊26日派海軍艦艇赴蘇丹撤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27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300多名中國公民安全轉移,有的已搭乘中國軍艦、船隻離開蘇丹,有的正在離開途中。已幫助5個國家的公民乘坐中國艦船撤離蘇丹,還有其他國家向中方提出協助撤離,中方將繼續盡可能予以協助。

更多相片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26日晚接受央視專訪表示,蘇丹局勢突變以來,黨中央十分牽掛每一位在蘇丹同胞的安危,解放軍已緊急調動在亞丁灣護航的軍艦前往蘇丹,展開轉移撤離行動,

吳璽表示,外交為民是中國外交的根本宗旨,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連續奮戰十多個晝夜,協調組織緊急撤離行動。駐蘇丹使館人員冒著危險周密組織,打通「生命通道」。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火速馳援。各部門、各地方齊心協力,中資企業全力配合,僑團、學聯守望相助,共同上演了現實版的「萬里歸途」(內地一部根據「2011年利比亞內戰撤僑」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們感謝中交建、中港灣在這次撤離行動中給予的大力支持」。

吳璽表示,有網友說,「有一種安全叫祖國接你回家」,「這就是祖國,你永遠可以信任她」。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吳璽。

執行蘇丹撤僑任務的是在亞丁灣護航的中國海軍第43批護航編隊,由導彈驅逐艦「南寧號」、導彈護衛艦「三亞號」以及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號」組成。

由內媒發布的圖片和視頻可以看到,解放軍導彈護衛艦「三亞艦」和補給艦「微山湖」號停泊在碼頭,軍艦上有橫額:「習主席派軍艦接大家回家」。一名解放軍軍官手持話筒對等候的僑民喊話:「同胞們,偉大祖國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人民海軍永遠守護海外同胞的安全和利益,大家放心,我們來了,大家安全了。」民眾則以「祖國萬歲」口號回應。

登艦過程中,中國海軍懷中熟睡的孩子、手持國旗的中國同胞、激動地淚流滿面的婦女……這些畫面,安全感爆棚。

有執行過撤僑任務的相關人士接受內地傳媒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國海軍繼2011年利比亞撤僑行動及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後的第三次執行撤僑行動,也是我國第二次動用軍艦直接靠泊外國港口執行撤離任務,呈現出「三快」、「三難」和「三利」。

中國海軍第三次臨危受命,再次證明中國海軍隨時可以遂行國家賦予的各種使命和職責。「與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比較,兩次軍事行動都面臨一樣的危險環境,所靠泊港口國家都發生戰亂。但與上次相比較,此次執行任務艦艇需要從亞丁灣經曼德海峽進入紅海抵蘇丹港口,航行距離更遠,需要兩、三天的航行,但另一面也證明此次行動『三快』:謀劃快、準備快、行動快,尤其是有了前兩次撤僑軍事行動,相信無論是在協調,指揮,保障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實用的應急預案。」

此次行動也有「三難」:危機突發,危機重重,協調困難。因為蘇丹國內局勢突然惡化,局勢不斷升級,環境複雜。目前盡管已經開始72小時停火,但衝突雙方沒有完全承諾停火,沒有跡像願意認真談判,「面對這種態勢,軍艦靠泊港口需要外交部、國防部等部門和中國駐蘇丹使館與當地協調,難度可想而知。」

同時,此次撤僑行動也有「三利」:有利於檢驗海軍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各種能力,有利於中國海軍積累經驗,進一步提高遂行緊急任務的軍事能力,這也有利於中國海軍為國際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安全產品。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City不City」觸發深思:講好中國故事有哪些「奇技淫巧」?

2024年07月06日 10:56 最後更新:11:06

一句「City不City」近日席捲網絡,掀起一場「City」Gag活學活用大賽。這句話出自一位外國博主的中國旅行視頻,在大家的演繹下,「City」成了「城市化」「洋氣」,甚至是「刺激」的代名詞。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發文指,長期以來,在英語佔主導的國際傳播語境下,中國國家形象一直被壟斷傳播權的西方媒體肆意「轉譯」。一些被打了「思想鋼印」的人,將自身標榜為現代文明範本,惡意貶損和詆毀他國,被認為「非其族類」的中國更成為主要貶斥對象。在全方位的妖魔化之下,關於中國落後、髒亂、危險甚至「基本沒通電」之類荒唐論調層出不窮,也導致相當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極其離譜。

文章稱,就我們自己來說,這些年致力於解決「挨罵」問題,打造了不少外宣產品,但在「西強東弱」的傳播大格局之下,許多中國故事並不能很好地傳出去,或者即便傳出去了,也會因身份問題遭到打壓限流,無法獲得應有的傳播效果。由此觀之,此番一大波普通外國遊客親自來華走一遭後,竟自發成了中國的「互聯網嘴替」,無疑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我們當下做好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啟示。

其一,要有「借嘴」意識。根據傳播主體的不同,在「誰來講」的問題上,可以分為「我者」和「他者」。傳播學理論認為,「受眾傾向於接受與自身身份相近的傳播者的觀點」。而經過多年實踐,學界、業界也逐漸意識到「我者敘事」之外,「他者敘事」同樣重要,且相較於本國講述者,外國講述者能夠很好彌補「自塑」的局限性,實現事半功倍。

成長於相同的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外國講述者與其母國受眾,幾乎沒有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的障礙,交流起來更順暢,也更容易說到對方關注點上。此外,由於文化和情感的熟悉,外國觀眾對其講述的內容也更願意卸下心防來聽,在客觀上讓中國故事有了更多被「get」的可能。

回溯歷史,國際友人見聞一直是中國故事的有效傳播途徑。13世紀中葉,借著《馬可波羅遊記》,中國的形象開始廣泛傳播於歐洲地區;20世紀30年代,一部《紅星照耀中國》,將「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經歷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於西方世界。新中國成立後,伊文思、安東尼奧尼的鏡頭,讓世界看到了這個「不太一樣的」新生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大量西方專家、學者及留學生、外國導演來華進行各個層面的交流,「他者視角」讓中國形象有了更加立體的呈現。

如今這波「ChinaTravel」,在道理上也是異曲同工。因為只有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才會發現「中國根本不是傳說的那樣」,強烈的「反差感」,自然讓很多人自發成了中國的「嘴替」。

而且,這種在場式講述的強大真實感,為鏡頭外的觀眾帶來一種投入其中的衝動。比如一位西班牙博主以第一視角邊逛邊拍,所分享的內容點擊量瞬間破千,許多網友在留言中都表達了對神秘東方大國的好奇和好感。

其二,堅持深度開放。眼下的這波「ChinaTravel」,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目前,中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已擴展至54國。一般來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國際航線多,基本上成為了這些外國博主勇闖「新手村」的第一站。當然,大家的中國之旅也並非一路暢通無阻。起初,苦於各類App沒有外語翻譯又無法綁定銀行卡,他們多有抱怨,面對高昂的國際漫遊費用也面露難色。但沒過多久,他們的訴求就被聽到、被解決,也讓他們在另一個層面體會到了「中國速度」。

今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5種支付服務的獲取方式和使用流程。誠意滿滿的「乾貨」,立即在外國友人的朋友圈「刷屏」。

事實說明,「City不City」背後,是越來越便利的入境政策,是中國社會的開放姿態。吸引更多人實地探訪中國,讓「洋嘴替」成為魅力中國的「代言人」,最重要的是持續做好「開放文章」。

從出台免簽政策、優化跨境支付等實操層面,到社會氛圍、思想觀念的包容引導,當「開放」成為中國社會的底色,世界以更低成本了解真實的、全面的、可親的中國,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也會越來越多。

其三,做好自己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何軟實力的塑造,都離不開硬實力的打底,只有腳踏實地發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實的可觀可感的具象成果。外國人來到中國,自發地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充滿新奇感地講述和讚美他們看到、感受到的中國,歸根結底緣於中國實實在在的發展變化。

有學者梳理了YouTube上在華外國人開設的上百條內容發現,中西對比是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的共通選擇:說中國社會秩序混亂?可事實是,這裡有「凌晨兩點街邊擼串(食串燒)」的安全感,卻沒有毒品橫行、槍支泛濫,以及令人窒息的「零元購」。說中國街道髒亂差?可事實是,中國不管大城市還是小鄉鎮,街道、河道等路邊景觀都整潔有序,很難看到一些西方國家河流中如影隨形的排洩物。說中國發展落後?事實上,中國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便捷的網購系統融入生活,買東西只需「掃一掃」,甚至地鐵站裡有衛生間都成為一眾外國人直呼「哇塞」的難以想像的事……

放眼望去,豐富多彩的美食美景、既現代又傳統的城市鄉村景觀,充滿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圖景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等等,都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母題,也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故事的切入點。

更重要的是,這些代表美好價值的內容,都是我們一步步奮鬥出來、治理出來的。當中國發展絲毫不遜色於西方發達國家,甚至在城市環境、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還走在前頭,世界看中國的眼光自然會亮起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文化感召力等軟實力終究會水漲船高。

其四,要有「無心」智慧。講好故事,前提是研究受眾。國際傳播學者研究發現,移動互聯時代的跨文化傳播,正在逐漸轉向以個人為主體的國際傳播模式,傳者和受者的地位愈發平等,個人情感、個人風格等鮮活度直線提升。這種新途徑,也意味著傳播處於一種平視的姿態,更易於讓受眾不設防地去評判和接受。

仔細審視這些炙手可熱的中國故事,許多視頻沒有精美的包裝、炫酷的轉場,有的只是簡簡單單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記錄。而恰恰就是這些最普通最樸素的生活樣貌,很「上頭」很「治癒」。

有人感慨,這波「ChinaTravel」火得有點突然。但事實上,這是我們長期發展和利好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特別是「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更被不少人點讚為「神來之筆」。

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把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世人的鏡頭前,往往就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效。誰都無法預料下一個火爆的中國故事是什麼,但「火」本身就已注定,這背後的邏輯是所謂的「柔性傳播」。

這些年,從全球追蹤一路「象」北,到全球圈粉的冰墩墩,這些成功的「出海」傳播案例,幾乎都不是刻意為之的「硬傳播」,卻都憑借親切的姿態、動人的細節,讓中國形象分外鮮活,讓東方古國的文化魅力跨越文化差異直抵人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文章說,文化輸出也好,形象塑造也罷,「低目的性」往往更勝一籌,這就是講故事的「無心論」。不要高高在上地說教、不必時刻緊繃,生活化的視角與足夠的鬆弛,反而會讓人感受到真善美,最終四兩撥千斤。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