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初在元朗南生圍山貝河被發現的雌性小灣鱷「貝貝」,與專家玩7個月「捉迷藏」被活捉後,2006年移送至濕地公園生活至今。有網民近日在Facebook專頁「香港風景分享組」,以「濕地公園貝貝罕有地離開水底,近貌也頗猙獰」為題,發放「貝貝」最新相片。

澳洲鱷魚專家李維2003年到山貝河,在岸邊整理3米長的魚叉,準備捕鱷。資料圖片

攝於2003年11月6日的小灣鱷「貝貝」。資料圖片
網上資料顯示,鱷魚的壽命平均是50歲到70歲。經過近20年在濕地公園的養尊處優,小灣鱷「貝貝」在風雨洗禮下,由當年苗條的風姿綽約,長成如今的中年發福。被網民指「由bb變成老人」,形容為「肥貝貝」、「長貝」,甚至有人不客氣的指「變咗矇豬眼」,甚至直指「佢好醜樣」。

攝於2003年11年19日的小灣鱷「貝貝」。資料圖片

攝於2004年4月8日的小灣鱷「貝貝」。資料圖片
鱷魚「貝貝」出沒轟動 2003年落網後定居濕地公園
本港過往多次發現鱷魚,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2003年11月初,在元朗南生圍山貝河發現小灣鱷「貝貝」,牠被活捉後安置於天水圍濕地公園生活至今。

攝於2004年4月7日的小灣鱷「貝貝」。資料圖片

攝於2004年6月10日,漁護署生擒山貝河鱷魚。資料圖片
「貝貝」於2003年11月2日被南生圍陳姓女村民發現,由於香港並無野生鱷魚,專家最初半信半疑,懷疑有人違法飼養,長大後放生河中。「貝貝」當年甚少上岸,漁護署於發現鱷蹤後兩周,邀請澳洲鱷魚專家John Lever(李維)來港,但他與「貝貝」8度交鋒,均未能將牠活捉。

攝於2004年6月10日,漁護署人員捕鱷後,將鱷魚送往上水動物管理中心觀察。資料圖片

2004年小灣鱷「貝貝」遷新居 。資料圖片
中澳專家赴港無功而還
漁護署其後邀請「番禺鱷魚釗」何展釗來港,但仍無功而還。正當苦無對策之際,「貝貝」卻不敵由漁護署自行研發、構思來自非洲土著、造價僅80元的「土炮套索陷阱」,於2004年6月10日落網,歷時7個月的「捉迷藏」遊戲終結束。

網民發放小灣鱷「貝貝」最新相片。網上截圖

網民形容為「肥貝貝」。網上截圖
「貝貝」來歷無人知曉,或許是非法進口寵物,也有人認為牠因體形日漸龐大而被主人拋棄。當年這條身長1.75米、重約14公斤的小灣鱷,捕獲後曾暫居嘉道理農場2年,2006年8月15日遷入濕地公園的「貝貝之家」,一直飼養至今,不少市民均曾前往參觀。

網民指「貝貝」「由bb變成老人」。網上截圖

小灣鱷「貝貝」最新相片。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
小灣鱷的出現,曾引起市民關心濕地生物的保護。當年經一項全港市民的命名比賽,從1600個提名中,選出了「貝貝」,有『寶貝』的意思,評審團認為「貝貝」這名字有趣、活潑而易記,適合在山貝河發現的鱷魚小姐。

網民形容為「長貝」。網上截圖

網民:好耐冇見過貝貝了,想去探佢。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
八鄉蓮花地4月底驚現鱷蹤
元朗八鄉蓮花地今年4月30日也驚現鱷魚蹤影,有外籍女傭發現家門外有一條長約一米的鱷魚,警方接報到場發現鱷魚在一間村屋的空地上,隨即封鎖附近範圍,10多名漁護署人員其後成功捕捉鱷魚,並送海洋公園檢查。園方指該條鱷魚為雌性暹羅鱷,年約4歲,形容牠「表現活躍」。這次是本港繼2003年山貝河發現小灣鱷「貝貝」後,再次發現體形較大的鱷魚。

網民:每次去都淨係見倒佢條尾。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

網民:孤獨老人!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

網民:怎麼那麽可怕,好像蛇呀。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

八鄉蓮花地4月30日罕有地發現鱷魚蹤影。資料圖片

漁護署人員捕捉鱷魚後送海洋公園檢查。資料圖片

漁護署人員早前將鱷魚制服。資料圖片

鱷魚被制服。資料圖片

漁護署人員制服鱷魚。資料圖片

漁護署人員早前將鱷魚制服,並由海洋公園暫時託管。資料圖片

小灣鱷「貝貝」最新相片。fb「香港風景分享組」網民Ransome So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