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歷史長河】拜洋鬼為師 留美學童困難重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拜洋鬼為師 留美學童困難重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拜洋鬼為師 留美學童困難重重

2016年08月15日 00:15

英法聯軍之役,清朝一再被列強擊敗,英國更火燒圓明園。清廷統治者心理上遭到沉重打擊。清廷被逼簽下《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暫時以領土、主權以及一系列經貿特權滿足外國侵略者的要求。痛定思痛,政府中一些大臣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樞執掌大權的恭親王奕訢等人,認為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並繼承了魏源等「經事派」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通過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及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這些人被稱為「洋務派」。

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格林砲 (網上圖片)

1861年,洋務運動連串改革展開,新式人才需求也急劇增加,他們在國內大力興辦新式教育的同時,又創辦出國留學事業。在今天,當民眾想盡方法供書教學讓子女出國留學時,很難想像洋務運動其間,派遣留學生的阻力有多大,困難有多高。當時,即使政府免費供讀,也未能吸引民眾。

曾國藩及李鴻章 (網上圖片)

曾國藩及李鴻章 (網上圖片)

洋務運動主要領袖曾國藩及李鴻章,很可能一早有派學生出洋留學的念頭,不過講到付諸實行,容閎功不可沒,他成為洋務運動中派學童出洋留學計劃中的中堅力量。他是廣東人,早年受美國傳教士的資助到美國留學,畢業於耶魯大學,然後回國。當時,客閎是一名比起所有中國人都更了解外國的人,認為中國要富強,出洋留學相當重要。在洋務運動未開始的1850年代中,容閎已經為此不斷努力,但均失敗告終。直至1870年「天津教案」,曾國藩奉命處理期間,容閎擔任他的譯員時,他便把握機會提出計劃,獲得同意。曾國藩再與李鴻章聯名上奏,請求旨準,最終於 1870年冬獲朝廷旨準。

容閎 (網上圖片)

容閎 (網上圖片)

即使清廷批准,也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溝通,認為留學可「業成而歸,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後可以漸圖自強」,符合「我皇上徐圖自強之至意」。但在當時,國內民眾已經認為在中國本土上「洋務學堂」有辱祖宗,更何況要到「番邦」拜洋鬼子為師,簡直是「背宗叛祖」。所以一開始,願意、敢於出國留學的人很少,即使出國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願意去也不多。

為了完成留學任務,只好在一向有出洋傳統的東南沿海地方,到一些窮鄉僻壤,滿足一年30名留美學童配額,地方官甚至要逐家拍門遊說。據說,有些貧苦人家為了生計,本已經報名同意,但又聽說西方野蠻人會將他們的兒子活活剝皮,再將狗皮換到他們身上,當做怪物展覽巡遊賺錢,於是取消報名。首批學童的30個名額一度不能完成。

首倡留學並且具體負責此事的容閎相當焦慮,只能回到老家廣東香山縣說服動員,同時又在香港的新式學堂招收學生留學。首批留學生中的許多人都有家人、親戚出洋闖蕩的經歷。後來大名鼎鼎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他的父親也是非常勉強之下送他出國。

留美學童出發前合影,後排左三為詹天佑 (網上圖片)

留美學童出發前合影,後排左三為詹天佑 (網上圖片)

曾國藩、李鴻章首創留學計劃在艱難之下,透過容閎大力推動下勉強達成。1872年2月,曾李奏准上海廣方言館總辦陳蘭彬任出洋局委員、容閎為副委員。第一批幼童終於在1872年8月,踏上留學之途。回國後的留美學生,參與了中國最早的電報、礦山、鐵路的建設,有部分於甲午戰爭時為國捐軀。直到20世紀初,這些當年的留美幼童紛紛成為朝廷重臣,活躍在鐵路、電報、礦冶這些新興產業,對晚清有所建樹。故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之父」。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帶一路獎學金」至今惠及680海外學生 留學香港育賢匯才

2024年11月11日 08:40 最後更新:08:40

「留學香港」,對來自印尼的Vincent Tjuatja而言,也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也最正確的決定。

潛力無限: 段煥豐(右)說,一帶一路獎學金可吸引與Vincent(左)同樣極具潛力的青年來港學習、工作,甚至扎根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潛力無限: 段煥豐(右)說,一帶一路獎學金可吸引與Vincent(左)同樣極具潛力的青年來港學習、工作,甚至扎根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赴港升學  成就未來

現年24歲的Vincent,2018年入讀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是其中一名獲頒特區政府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學生。來港後,他深受這個城市吸引,也跟其他許多非本地學生一樣,畢業後選擇留港工作,加入一間工程公司,未幾決定繼續學業,重回理大,現正修讀博士課程。

問及當初為何選擇到香港升學,Vincent說,是因為嚮往這個融匯東西文化的多元社會。香港,當然沒有令他失望。

留港發展: 來自印尼的Vincent Tjuatja深受香港吸引,希望長期在港生活,更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將來可在香港應用,回饋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留港發展: 來自印尼的Vincent Tjuatja深受香港吸引,希望長期在港生活,更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將來可在香港應用,回饋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我的人生之中,四分一時間在香港度過。這裏有很多值得我喜愛的地方,我在香港生活愜意。」Vincent現時主要研究水力學,包括研究檢測喉管滲漏的方法,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將來可以付諸應用,以在香港所學,回饋香港。「我希望長期在香港生活。」

引才匯才  貢獻社會

特區政府2016至17學年首次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這項獎學金旨在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傑出學生來港升學,修讀公帑資助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和全日制研究院研究課程。這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對本地學生的成長也有助益。

段煥豐是Vincent現時的教授,他說,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可與本地學生,以至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為學習提供新思路、分享更廣闊的視野,而一帶一路獎學金可吸引與Vincent同樣極具潛力的青年來港學習、工作,甚至扎根香港,貢獻社會。

珍惜機遇: Thi Chau Anh Nguyen說,獲頒一帶一路獎學金的每一名學生,都會珍惜機會,並思考如何回饋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珍惜機遇: Thi Chau Anh Nguyen說,獲頒一帶一路獎學金的每一名學生,都會珍惜機會,並思考如何回饋香港。政府新聞網圖片

教育樞紐   打造品牌

一帶一路獎學金推出至今,已有超過680名來自49個「一帶一路」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越南的學生受惠,而他們較多就讀商業、工程和科學相關學科。

施政報告提出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以獎學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學生,尤其東南亞國家聯盟、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學生來港升學。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高等教育)季桑說,來自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畢業後,往往與香港保持密切聯繫,創建有價值的國際網絡,提升香港的全球地位和影響力,這些聯繫可促進各領域合作,進一步將香港融入全球社會。

人才搖籃: 季桑表示,在香港留學的學生畢業後投入本地勞工市場,有助香港建立多元化和可持續的人才庫,支持香港長期發展。政府新聞網圖片

人才搖籃: 季桑表示,在香港留學的學生畢業後投入本地勞工市場,有助香港建立多元化和可持續的人才庫,支持香港長期發展。政府新聞網圖片

留學香港  留住人才

積極推廣「留學香港」的同時,留住人才同樣重要。政府深明此理,已推出措施,包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允許非本地學生在本港專上院校畢業後逗留24個月,以申請工作,方便他們在香港闖一番事業。

季桑表示,非本地畢業生投入本地勞工市場,有助香港建立多元化和可持續的人才庫,支持香港長期發展,也促進多元文化環境,推動文化交流,對提升香港的全球視野及吸引國際企業和投資的能力至關重要。為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除吸引人才來港升學,政府也支持本地院校加強國際交流,又會爭取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及展覽。

把握機遇  回饋香港

來自越南的Thi Chau Anh Nguyen是另一名獲頒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學生,現正就讀中文大學生物醫學的學士課程。她非常明白,「留學香港」是可貴的機遇。「獲頒獎學金的每一名學生,都會珍惜這個機會,更會思考如何回饋香港這個地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