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探尋禁區歷史人文風景 盤點沙頭角一日遊新體驗

社會事

社會事

社會事

探尋禁區歷史人文風景 盤點沙頭角一日遊新體驗

2024年01月01日 19:36 最後更新:19:55

沙頭角於1951年被列為邊境禁區。隨著沙頭角開放計劃的展開,沙頭角亦成為旅遊好去處,申請禁區證就可前去探索。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別具意義的地理位置與獨特的山水風光

更多相片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英街花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英街花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碼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碼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天涯海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天涯海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日月亭。巴士的報記者攝

日月亭。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鏡中鏡。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鏡中鏡。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魚燈廣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魚燈廣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鹽寮吓村天后廟。巴士的報記者攝

鹽寮吓村天后廟。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三文魚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三文魚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復古「沙頭角」火車站。巴士的報記者攝

復古「沙頭角」火車站。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獨家限定的郵章。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獨家限定的郵章。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的名字來自優美的詩詞「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富含詩意的名字亦讓這裡的美景有與眾不同的美,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讓沙頭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待我們揭開。

中英街花園處於邊境交界,地理位置別具意義。上世紀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對物資的需求甚大,很多香港商人在本地進貨後,就在中英街開店售賣商品給內地同胞。當時中英街市面一片繁榮,每日都有大量人流,最高紀錄一天有將近10萬人次,貨品應有盡有,幾乎只要賣貨就可以賺到利潤。座落在中英街檢查站前的中英街花園可供遊人休憩遊玩之餘,亦可在優美的環境中眺望中英街,感受這裡的歷史氣息。

中英街花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英街花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位於沙頭角最東之角,是一塊標示著經緯度的舊式路牌,前方還有刻上「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石碑,相傳是源自一位清朝的大臣來到廣東沿岸視察,看見這裡風光如畫,便題下以上詩句,「沙頭角」因而得名。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之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碼頭是全港最長的碼頭,全長280米,初建於1960年代,後於2004年重建,距離吉澳及鴨洲只有約半小時船程。由於沙頭角海旁一帶水淺,船隻難以停泊,碼頭須延伸至水深的位置,所以乘船處其實已是海中心,而這亦是「天涯海角」的所在地,北眺鹽田港,南望沙頭角海灣。在碼頭牆壁上還有由沙頭角小學生繪畫的壁畫,描繪著沙頭角的人、地、情,邊走邊看還可以認識沙頭角的人文歷史。

沙頭角碼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碼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天涯海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天涯海角。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壁畫。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海味街」位於沙頭角街市,是水上人的心血結晶,主打售賣海味乾貨,當中不少花膠、魚鰾和鹹魚等均是自家製作,有些店舖更提供不同魚類乾貨預訂,甚具漁村風味。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海味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日月亭是夕陽與明月的最佳觀賞位置,除了欣賞晨曦第一道光線,到了黃昏時分,日月亭更是區內休憩熱點,您可靜靜地坐在亭中,將港灣的水光山色收進眼底,細看被夕陽餘暉加冕的點點生輝。來到夜晚,同樣可以在這裏看到明月高掛,與琉璃般晶瑩的水面互相輝映,享受靜謐一刻。

日月亭。巴士的報記者攝

日月亭。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鏡中鏡水天一色,上世紀60年代,沙頭角避風塘是鶴佬與水上人的漁船聚集地,直至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大部分漁船被毀,漁民遷居於岸上搭建棚屋,逐漸形成大片寮屋區。1985年政府重建沙頭角區,興建郊區公共房屋,寮屋居民於1988年獲安排遷入屋邨居住,棚屋成為絕響。多年來沙頭角海儼如一塊天然大鏡子,無論是以前的棚屋群,抑或是現在的小漁船,都被這面歷史鏡子盡收其中,映照出不同年代水天一色的景象。

沙頭角鏡中鏡。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鏡中鏡。巴士的報記者攝

漫步慢節奏村落 細品溫馨人情味

沙頭角是一塊風水寶地,當地民風純樸,鄰里關係和睦,處處充滿生活的氣息,有著濃郁的人情味。

順平壁畫街位於舊消防局附近,名字寓意「順利平安」,還有兩幅繪有精緻壁畫的牆身,描繪著的是沙頭角標誌性的傳統文化活動「酬神慶典」!沙頭角居民至今仍會按傳統每年舉行天后誕,而每十年更舉辦一次大型慶典,居民會熱烈慶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鶴佬婦女的「陸上龍舟」舞。慶典的畫面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牆上,遊人可以透過壁畫感受到慶典的熱鬧氣氛。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順平壁畫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魚燈廣場位於海邊,由吉祥物「活力仔」和「思文喵」向遊人展示魚燈舞場景。「沙頭角魚燈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清朝初年的沙欄吓村吳氏客家族,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更於 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展現了客家人崇拜天后的習俗,以模仿魚類的舞姿以及魚群起舞「獻祭」為主題,表演時由舞者手舉魚燈,伴以鑼鼓奏樂,利用道具和魚燈裏的蠟燭光芒展現海底世界。

魚燈廣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魚燈廣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位於順興街,寓意平安福瑞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與「祥」音近,加上大象用鼻子吸水,所以象一向代表著吉祥如意,聚財進寶。這一對福祥象坐於涼亭前,手工精細,相傳是風水師為沙頭角居民吸取海灣財氣及好運特別設置。遊人來到這裏都會摸摸福祥象,相傳摸象鼻向上的一隻吸收財氣及好運,摸象鼻向下的一隻則把財氣及好運收好。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福祥象。巴士的報記者攝

鹽寮吓村天后廟是居民的傳統信仰。大約1898年,來自潮陽、揭陽、汕尾的鶴佬漁民漸漸定居在沙頭角一帶,聚居鹽寮下村,他們多數信奉天后。相傳鹽寮吓天后廟建於清初,原本只是一個小神壇,其後經過多次擴建重建才變成今天的面貌。居民隨後訂下每十年一次酬神慶典的傳統,典禮包括舞龍舞獅、天后出巡、盆菜宴以及沙頭角特色的陸上龍舟等,不少已移居外地的村民亦會回來一同慶祝。

鹽寮吓村天后廟。巴士的報記者攝

鹽寮吓村天后廟。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是居民用於祈求幸福平安的,沙頭角曾是漁村,昔日漁民為表示對大海的敬畏,常會將祈求的內容寫在小魚上,然後綁在碼頭的欄杆,讓小魚將自己的願望傳遞給浩翰的大海。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幸福小魚。巴士的報記者攝

散發濃郁歷史氣息的回憶聖地

沙頭角於1951年被列為邊境禁區,亦令其成為世外桃源,山好水也好,很多人在沙頭角一住就是幾十年,不少建築亦保留著上世紀的懷舊樣式,充滿濃郁歷史氣息。

公共屋邨是沙頭角其中一個最吸引眼球之處,色彩繽紛的房屋極具活力。最早期的沙頭角邨於 1988 年落成,目的是為了安置受清拆鹽寮下及菜園角寮屋影響的原居民。屋邨外牆本來只以素色修飾,但後期的迎海樓則採取了有別以往的設計,七彩外型為沙頭角添上休閒風及活力。2020 年起,沙頭角邨較舊期的公屋開始進行翻新工程,外牆也陸續被重新粉飾成紫、橙、粉紅和蘋果綠。部分座數被粉嫩的橙色包裹,配上白色橫紋點綴,驟眼看還有點像三文魚。

三文魚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三文魚屋。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富有特色的公共屋邨。巴士的報記者攝

「的骰」消防局即舊沙頭角消防局,位於沙頭角順隆街與順平街交界,於1962年投入服務,直到2004年2月18日正式退役,同日位於順興街的新消防局投入服務。舊消防局現時作為沙頭角的特色地標之一,仍保留著昔日外觀,標誌性的紅閘比正規消防局的要矮上一截,顯示出當年在此服務的消防車屬於輕型類。門前展示一部1:1 復刻百年前的手推消防車,是全港唯一一輛存放在露天的舊式消防車展品。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舊沙頭角消防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復古「沙頭角」火車站位於中英街花園,配合中英街彷彿停留在上世紀的懷舊氣息,站前還設置一台 1:1 的火車頭模型,配合復古車站牆身,適合拍照留念。模型車站前還種滿了櫻花樹等不同植物,鳥語花香,景色十分優美。

復古「沙頭角」火車站。巴士的報記者攝

復古「沙頭角」火車站。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是香港僅存最大型廣州式騎樓群。1950年代,新樓街被發展成新墟市,多座社區設施在周邊陸續啟用,亦有商人開設魚市場、街市、熟食檔等商鋪,商貿十分繁榮。整條新樓街是由22幢樓高兩層的樓房並排相連,保留了舊式「騎樓」設計,完美呈現昔日民初氣息。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新樓街。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位於新樓街,館長李以強並非沙頭角原居民,在一次工作中無意發現了沙頭角,從此愛上這裡的寧靜環境和悠閒社區,並在2012年舉家遷入沙頭角定居。故事館是李以強構思多年的計劃,他招募了多位好朋友參與資料搜集和採訪,並定下目標,希望透過故事館,凝聚區內外有志人士,承傳沙頭角客家和水上人的傳統文化,並注入創新的意念及藝術元素,使社區成為富朝氣和希望的文化社區。

沙頭角故事館。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念品店。巴士的報記者攝

除了遊覽美景,想為沙頭角旅程畫上圓滿句號,就別忘了去沙頭角郵政局購買限定版的沙頭角特色明信片,還要沙頭角郵局獨家限定的郵章,紀念沙頭角的獨特旅程。

沙頭角郵局獨家限定的郵章。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獨家限定的郵章。巴士的報記者攝

除了食買玩,只需要透過保安局「保安一站通」手機應用程式,選擇「沙頭角捉印 」的儲印花遊戲,掃瞄指定景點介紹牌上的二維碼,即可參加儲印花換禮物活動,答對問題即可獲得印花一枚,儲齊全部十個便可領取免費禮品一份!期間限定,禮品先到先得,換完即止,快來參加吧!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郵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此外,旅行打卡必不可少,透過「保安一站通」手機應用程式掃瞄拍照指定用的二維碼,便會出現別具本地特色的 AR 濾鏡,例如昔日舊照片、客家魚燈和可愛漁夫帽等,為照片增添趣味。

座落在中英街檢查站前的中英街花園還設有一個許願瞭望台讓遊人得以眺望中英街,一睹中英街風采。大家可在欄杆掛上許願牌,祈求願望成真。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願牌。巴士的報記者攝

沙頭角開放詳情(第二階段):

Tags:

2024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鄧炳強:沙頭角邊境禁區第一第二期開放以來 有13.4萬旅客到訪反應正面

2024年11月27日 13:27 最後更新:14:42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沙頭角邊境禁區第一期和第二期開放計劃自2022年6月和今年1月實施,供個人和旅行團旅客申請禁區通行證,進入沙頭角除中英街外的地方,至今有13.4萬旅客到訪,反應正面。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鄧炳強在立法會會議回應議員質詢時說,施政報告已經宣布落實提升開放計劃的每日旅遊限額至3000人。交通方面,沙頭角公路平日繁忙時段和假日大致暢順,現階段未有需要擴闊。但沙頭角口岸設施日漸老化,為提升通關效率和推動沙頭角一帶發展,特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已經達成共識,同意雙方同步建設橫跨沙頭角河的旅檢大樓,以河中心為界緊鄰佈置各自的旅檢查驗通道。

他說,重建沙頭角口岸工程可行性研究正進行,預計在2025年內完成,研究範圍包括口岸附近一帶道路基建、公共交通、用地需求、口岸範圍、土地業權、環境評估、文物保育等,將視乎工程研究考慮口岸範圍所需交通運輸配套,包括公共運輸交匯處,並同內地部門和香港營辦商制定服務計劃,亦會檢視項目對周邊道路,例如沙頭角公路的交通影響,有需要會制定相應配套設施。

鄧炳強又說,施政報告宣布保安局會透過人臉識別科技,讓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試行以無感的暢通方式進出中英街,並研究應用相關科技配合未來開放中英街的旅遊發展。今年底會推出先導計劃,目前準備工作接近完成,日後持有有效禁區許可證人士,經預先登記後就可以使用無感通道進入檢查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