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醫管局引入外骨骼機械人為脊髓受傷患者提供訓練加快康復時間

社會事

醫管局引入外骨骼機械人為脊髓受傷患者提供訓練加快康復時間
社會事

社會事

醫管局引入外骨骼機械人為脊髓受傷患者提供訓練加快康復時間

2024年01月08日 08:07 最後更新:15:17

醫管局引入外骨骼機械人,為因意外或其他病理性退化導致脊髓受傷的患者、有脊髓功能障礙的長者,提供訓練,改善站立及步行能力。

醫管局表示,前年9月起,在3間脊椎受傷復康中心引入外骨骼機械人,這種方法相較傳統治療方式,可以加快病人的康復時間,把握黃金康復期,亦可節省醫護人手。3間中心分別位於大埔醫院、麥理浩復康院及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張宇洋表示,以往使用的傳統外支架,必須要為每個病人度身訂造,需時一至兩個星期,未必能把握病人的黃金康復期。而外骨骼機械人則可因應病人的身型靈活調較使用,只需大約半小時,便能開始操作,讓患者接受訓練。而機械人內設感應器,可因應患者能力自動調節訓練模式,加快康復時間。另外,用傳統支架做步行訓練,需要2至3位治療師輔助,用外骨骼機械人只需一位治療師即可進行訓練。

病人陳先生2022年9月跌倒入院,檢查證實他患有脊椎退化需接受手術,手術後要重新訓練站立及走路等動作。他其後轉往九龍醫院做復康治療,同年12月底出院。他說,在大約1個月的訓練期間,透過日常物理治療加上外骨骼機械人訓練,他從雙腳無法控制自如、要兩個人扶著走路,逐步康復至可以用四腳柺杖自行落床及乘搭升降機,往返病房及醫院大堂。他現正進行第二輪外骨骼機械人訓練,現時在室內巳不需要使用拐杖行路。

醫管局用外骨骼機械人訓練,每年可服務3000人次,局方會繼續觀察訓練成效。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施政報告2024 | 醫管局歡迎醫療服務措施 相信有助提升公營醫療服務

2024年10月16日 21:59 最後更新:22:29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施政報告,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歡迎報告內,有關醫療服務措施,相信有助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及可持續發展,以加強對病人的支援。


  
范鴻齡說,醫管局歡迎政府推動社區藥房的相關政策,會改善藥械採購程序,大幅縮減新藥引入藥物名冊的時間,透過理順和集中採購流程,促進成本效益及保證醫療資源用得其所;亦會進一步整合全港兒科服務,讓香港兒童醫院,更好發揮其功能,促進研究發展和專業培訓及開拓更多服務,如擴大新生兒篩查範圍、腦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等,提高本港兒科服務的質素。

范鴻齡 資料圖片

范鴻齡 資料圖片

醫管局表示,將加強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及轉介安排,使病情急切的病人更快得到專科服務,並安排輕度及穩定病症的病人留在適當地方跟進,減少不必要的專科轉介,以進一步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並於下年度額外提升白內障手術量,積極為輪候病人完成手術。
  
此外,醫管局提出,會繼續優化服務,包括按國家認證標準,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立第二間胸痛中心,另選址建設全港首間中風中心;以及於香港兒童醫院成立母乳庫,為有臨床需要的極早產及重症嬰兒提供母乳。
  
醫管局指,正致力推展第一個醫院發展計劃下的各項工程項目,並正因應未來的全港規劃,積極配合政府敲定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持續提升公營醫院的服務量和更新醫院設施,以應付市民未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