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2024年03月02日 11:20 最後更新:15:43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表面有金屬「傷痕」,據信是在吞噬繞著它運行的行星碎片或小行星殘骸時所留下,這是首次發現吞噬過程的印記。

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設於智利的「極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在這顆距離地球約63光年的白矮星WD 0816-310表面發現一處金屬集中區。

觀察發現,這顆白矮星的金屬含量值會隨其自轉而變化,顯示金屬是集中在一特定區域,且這些金屬含量變化與白矮星的磁場變化同步,表示這塊金屬痕跡位於白矮星磁極。將這些線索綜合起來,顯示白矮星的磁場將金屬物質帶到磁極,形成了這個「疤痕」。

觀看影片

研究報告作者、北愛爾蘭阿馬郡天文台天文學家巴努洛(Stefano Bagnulo)表示,一些白矮星會吞噬自己的行星系統一部分,「恆星磁場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在這顆白矮星表面上留下一道傷痕」。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白矮星是恆星演化終期留下的殘骸,密度非常高、體積與地球接近,但是具有相當於太陽的質量,其強大的引力能夠撕裂太靠近它們的行星或者小行星。之前的推測認為,這些被撕裂的碎片沒入恆星後會平均地分布在其表面。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參與研究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天文學家蘭斯崔特(John Landstreet)表示,令人驚訝地是,這些物質並未如理論所預測的,均勻地散布在表面,而是被磁場集中在一處,「之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報告共同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天文物理學家法里希(Jay Farihi)指出,這些金屬來自於一塊被白矮星吞噬的行星碎片,這塊碎片與太陽系中第二大的小行星、直徑約500公里的灶神星(Vesta)一樣大、甚至更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用土種「土」?國外學者研究種植隱生土壤以應對氣候變化

2024年09月07日 11:20 最後更新:11:29

國外學者正努力研究種植隱生土壤,以此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旱地種「土」保護生態環境

據外媒報道,國外學者正研究種植隱生土壤,隱生土壤又稱「生物結皮」,由一系列土壤微生物組成,常在乾旱土壤表面以硬殼形式出現。它對於旱地生態系統有重要意義,能夠粘連土壤,預防侵蝕,留存水分,提高土壤含氮量,為其他微生物提供生存環境。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學者努力尋找修複方法

隱生土壤看似和普通硬土沒什麼區別,但它實際上是黑色土塊、苔蘚和地衣的結合體,需要幾十年才能形成。生物結皮不僅要提防著人為踩踏,還要迎接氣候變化的挑戰。生物結皮所在的旱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但全球旱地不斷惡化,導致土壤肥力和滲水能力的下降,風力侵蝕和表面土流失,影響碳迴圈,吸收二氧化碳的微生物隨之減少,為此研究人員正努力尋找修復方法。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65年後將有約4成生物結皮消失

預計65年後,氣候變化將導致25%—40%生物結皮消失。為對抗這一形勢,生物學家薩沙 (Sasha C. Reed)等學者都在嘗試找出野外培育的方法。結皮的生物全能性意味著一小塊也能長成完整的新結皮。可以將少數結皮收集並散落在周圍的土壤,就像播種一樣促進繁殖。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knowablemagazine官網圖片

通過多組對照找到最佳情況

研究人員首先將生物結皮的碎片在雜草上鋪開,長大後再移植到目標環境中。他們將結皮移植到更為炎熱乾旱的地區,隨後再種回農場,觀察其後續生長情況。通過多組對照,嘗試找出生存能力最強的物種或微生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