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母親節適逢國際護士節 趙偉仁與白衣天使媽媽一同慶祝

社會事

母親節適逢國際護士節 趙偉仁與白衣天使媽媽一同慶祝
社會事

社會事

母親節適逢國際護士節 趙偉仁與白衣天使媽媽一同慶祝

2024年05月12日 13:41 最後更新:15:46

5.12除了母親節,還是國際護士節,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趁著這一日,與曾是白衣天使的媽媽一同歡度佳節。

fb圖片

fb圖片

趙偉仁在中大社交網站撰文寫到,60多年前他的媽媽亦曾是白衣天使,她令自己自少便明白護士在醫療團隊裡扮演著重要角色!

早兩日趙偉仁剛探望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和學院教職員作深入的交流分享,他驚嘆現代護理研究和培訓的卓越,更為中大護理學院全球排名晉升至第八名感到驕傲。

趙偉仁指,猶太人有一句諺語:「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創造了母親,讓母親來照顧每一個人。」

fb圖片

fb圖片

作為醫生,趙偉仁也相信,醫生無法24小時照顧每個病人,所以要與護士緊密地同工,讓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顧。

趙偉仁指,自己非常幸運可以在這個特別的星期天,為護士媽媽慶祝。他也想借此機會,向天下每位母親、每位護士、特別是當中那些延續南丁格爾精神的護士媽媽致敬。

Tags:

母親節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培育隴黃大豆系列登太空感鼓舞 林漢明:新一代參與其中與國家共同進步

2024年06月21日 13:55 最後更新:14:16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及其團隊培育出耐鹽耐旱的隴黃大豆系列和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兩者去年分別隨飛船升空。林漢明表示,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年輕一代應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

大豆原產於中國,但由於多種原因,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林漢明研究大豆超過20年,他創立大豆回家項目,連同內地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出耐鹽耐旱的隴黃大豆系列,可在貧瘠土地栽種。

改良品種: 隴黃大豆耐鹽耐旱,可在國內土地較貧瘠的地區栽種。政府新聞處圖片

改良品種: 隴黃大豆耐鹽耐旱,可在國內土地較貧瘠的地區栽種。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漢明指,大豆可以通過和土壤中的根瘤菌互作,將空氣中的氮變成有機的氮,從而減少碳排放,是一種環境友善的農作物。

去年5月,林漢明兩項研究成果根瘤菌和隴黃大豆先後隨天舟六號和神舟16號飛船升空,順利到達天宮太空站,成為本港首個在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林漢明期望太空的特殊環境可以為研究帶來新方向,同時鼓勵年輕一代,不論學生還是學者,把握機會貢獻國家,與國家一同進步。

大有作為: 林漢明對科研成果登上太空感到鼓舞,他鼓勵年輕一代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政府新聞處圖片

大有作為: 林漢明對科研成果登上太空感到鼓舞,他鼓勵年輕一代運用自己的力量貢獻國家。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漢明說︰「國家的科技進步為在香港做科研的人帶來希望,我們通過這種進步可以參與其中,做一些單憑我們做不到的事。」

林漢明又指,航天科技並不局限於機械工程、人工智能之類的工學科,照顧太空人健康要運用生物醫學、令太空站糧食自給自足依靠農業,他認為每一個科學研究範疇都有可能牽涉到未來人類發展,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應着眼如何運用能力滿足國家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