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用無人機拍高清新型軍艦 軍事論壇發燒友獲刑1年 呢啲飛行禁忌不可不知

博客文章

用無人機拍高清新型軍艦 軍事論壇發燒友獲刑1年 呢啲飛行禁忌不可不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用無人機拍高清新型軍艦 軍事論壇發燒友獲刑1年 呢啲飛行禁忌不可不知

2024年06月20日 16:20 最後更新:16:41

無人機飛行有禁忌,軍事發燒友須牢記。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人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得力助手,也為大眾帶來了新的消費娛樂潮流。然而,隨之而來的無人機違規航拍航測活動日益增多,尤其是無視禁飛法規的「黑飛」、「亂飛」活動,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風險。

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查處了不少無人機違規巡飛、拍攝涉密設施、敏感地點並在互聯網進行傳輸分享的案件,這些違法行為對我國家核心軍事設施和重要地理信息造成了泄密隱患,相關涉案人員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例如,在2021年11月,國內某軍事論壇發燒友羅某為尋找談資,利用具有遠程高清攝像功能的無人機,對某新型軍艦進行非法拍攝,所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涉及2項機密級軍事秘密和1項秘密級軍事秘密,最終羅某因「非法獲取國家機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

還有一位國內某航測機構重要測繪項目負責人劉某,在未經審核、未獲許可情况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具有拍攝功能的無人機,對某重點涉密要害部位進行飛行測繪,拍攝多角度、高分辨率圖片信息,採集、存儲相關高精度航拍數據,造成重點技術安全風險,被國安機關依法查處,及時消除失泄密風險隱患。

再有某公司職員李某、張某,在執行公司安排的一項常規巡檢項目任務中,紀法意識淡薄,在未向屬地空管中心等部門申請、報備情况下,對某軍事禁區進行巡飛採集數據,並將數據上傳至網絡雲盤和微信群進行分享。經鑒定,李、張二人違規巡飛採集、網絡分享傳輸軍事秘密的行為已嚴重危害國防軍事秘密安全,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依法受到刑事處罰。

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每一位無人機使用者都應該牢記以下飛行常識:

禁飛區域。為保護國土安全、重要軍事設施、特殊行政區域等設置的空域為禁飛區域。常見的禁飛區域包括機場及周邊區域、軍事禁區、軍事管制區、核設施區域、發電廠、鐵路電氣化綫路等。

禁飛要求。在未獲得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相關許可和授權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在禁飛空域內起飛無人機,更不得在禁飛空域實施拍攝、攝像、勘察、測量定位等行為。

禁飛責任。違規在禁飛空域內巡飛無人機,將面臨警告並處高額罰款的行政處罰,沒收或銷毀無人機;若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産損失等事故,需承擔民事責任;在管制空域起飛,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機場

往下看更多文章

嫦娥六號帶回全球首次月背取壤 這份月球「手信」有何特別?

2024年06月28日 12:10 最後更新:12:22

嫦娥六號將月背的土壤帶回地球,屬全球首次。月球所帶回的「手信」,有何特別之處?

6月26日,嫦娥六號返回器開艙活動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新華社圖片

6月26日,嫦娥六號返回器開艙活動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行。新華社圖片

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38萬公里,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月亮的迷戀從未減退。從最早的月球初探到後來的取樣返回,中國的「嫦娥」一再啟航奔月。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採樣。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採樣。

在長達50多天的任務中,嫦娥六號實現了環月逆行、智能取樣、月背起降等高難度操作,將月球南極附近的土壤樣本帶回地球。就在25日,嫦娥六號順利返回地球。

這些樣本是如何取得的?在月球挖土和在地球挖土有何不同之處?

國際太空運輸協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分享了全球首次月背取壤的背後故事。

嫦娥六號在月背取壤,如同一場廣寒宮的「考古」之旅。在40多億年前,一顆直徑約100公里的小天體撞擊月球,形成如今直徑超過2500公里的艾特肯盆地。

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大致位置。NASA圖片

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大致位置。NASA圖片

隨後的多次撞擊不僅帶出了月球深層物質,也讓該區域盆地密布著「坑中套坑」。而阿波羅盆地就是嫦娥六號這次落月的地方。

楊宇光介紹,選擇在此處著陸除了考慮工程可行性外,更因為這裡具有最大的科學價值。這些古老岩石土壤樣本在地球上難以獲得,因此許多中國人浪漫地稱之為嫦娥六號是「到廣寒宮去考古」。

嫦娥五號帶回的1731克月壤樣本開箱現場。新華社圖片

嫦娥五號帶回的1731克月壤樣本開箱現場。新華社圖片

多年來,人類10次從月球採樣返回,均取自月球正面,而對於月背的探索,目前只有中國「嫦娥」成功實現兩次。

但即便是第二次到訪月背,與嫦娥五號擁有相同技術狀態的嫦娥六號此行也並不容易。

嫦娥六號的任務不僅在於征服月背,還要避免風險。月背支撐手段較弱,加上月球背面道路崎嶇,太空船承受巨大考驗,往返間充滿著困難和挑戰。

楊宇光表示,我們選擇前往月球背面,不是因為容易,而是因為困難。作為「人類唯二兩次進行月球背面的探索」,嫦娥在這一領域已率先一步。

從古至今,只有中美蘇三國從月面帶回樣本,而嫦娥六號從月背帶回的南極附近月壤樣本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印度月船一號繪制的月球撞擊坑內部水冰物質分布證據。WIKI圖片

印度月船一號繪制的月球撞擊坑內部水冰物質分布證據。WIKI圖片

據「科普中國」,嫦娥六號在月背的南極附近著陸並帶回樣本是此次任務的亮點,人類從未得到過月背的月壤樣本,而美蘇時期帶回的樣本都是朝向地球這一面。月球南極附近的土壤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也是NASA阿爾忒弥斯計畫登陸的預選區。這關係到未來人類如何開發月球,因為水是維持人體運作的必需物質。同時,我們進一步驗證了從月面返回地球的操作流程,為未來載人登月奠定了基礎。

自古以來,月亮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隨著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不斷擴展,月球上獨特的真空環境、低重力環境以及豐富的資源可能在未來造福人類。

我國預計在2030年代建立月球科研站。CCTV圖片

我國預計在2030年代建立月球科研站。CCTV圖片

楊宇光指出,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和探測器的不斷往返,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會擴大。他表示:「或早或晚,月球將成為人類走向深空的前哨基地,為更大規模的太空時代發展奠定基礎。」

走向深空,月球可能成為人類首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