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之後,韓國核電站也出現了泄漏事件,今次是多達2.3噸的儲存水泄漏入海。
央視新聞截圖
根據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在6月22日對外公布的消息,當天凌晨,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的月城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儲存池,突然出現了水位降低的情况。檢查結果表明,這裏的儲存水出現泄漏。
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立即採取行動,通過切斷閥門等手段防止情况進一步惡化。即便如此,還是有差不多2.3噸的儲存水泄漏進了太平洋。
相關工作人員很快採集了附近區域的海水,調查本次泄漏帶來的結果。根據韓國方面的數據,進入太平洋的儲存水輻射量為0.000000555 毫西弗特(mSv),而一個人一年可以接受的輻射劑量安全範圍在1毫西弗特之內。
他們據此得出結論:本次泄漏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小。
央視新聞截圖
即便如此,這一次有驚無險的事件,也應該讓韓國方面提高警惕。與「核」相關的任何事,都是極為重要的,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海洋已經被日本污染,經不起更多的折騰了。
據了解,韓國月城核電站4號機組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停止運行,目前正在進行預防性整頓工作。
大家可能會好奇,什麽是乏燃料儲存池呢?
所謂的乏燃料,指的就是核反應堆在進行了一定的核反應之後,從中取出的核燃料。別看它有一個「乏」字,那也是和核反應相對應的。儘管不適合再進行核反應了,但乏燃料仍然具有放射性,並且在衰變的過程中持續釋放熱量,必須謹慎地儲存和處理。如果有足够的技術,這些乏燃料是可以通過工藝處理,變廢為寶繼續利用的。
一般來說,乏燃料的儲存方式有兩種,分別是乾式儲存和濕式儲存。乾式儲存就是利用金屬或混凝土進行輻射屏蔽,並以特殊氣體作為冷却劑,比如惰性氣體-氦氣,或非活性氣體-氮氣。濕式儲存則發展得比較早,技術相對成熟,而且液體的冷却能力也比較高,所以應用非常廣泛。
說到這裏你就明白了,這些儲存水是用來吸收乏燃料釋放的熱量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會吸收一定的輻射。當然,乏燃料池儲存水的放射性跟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但也要密切監視,防止積少成多,造成危害。
還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日本發生了能登半島地震,位於石川縣的志賀核電站在地震後,其乏燃料池冷却泵也一度緊急停止工作,還有變壓器也在地震後起火。但該國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則發生了核反應堆的冷却水泄漏,當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按照韓國的說法,這一次韓國核電站的事件算是有驚無險逃過去了,希望他們能够提高警惕,因為幸運不是每一次都能光顧的。
尹錫悅。AP資料圖片
2022年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後,扭轉了前任政府逐步淘汰核能的政策,重新將核能定為韓國電力供應和降低碳排放的重心。為此,韓國政府加快重啓國內核電項目建設,同時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核電産業鏈出口,在東歐、中東等新興核電市場與美法等傳統核電强國競爭。
據內地《第一財經》,在韓國學者金允俊(音譯)看來,尹錫悅上臺後,力推核電發展,雖然取得不少成效,但核廢料如何處理,以及一旦出了核事故如何躲避,這是韓國民衆最關注的兩個問題,「鑒於韓國國土面積有限,韓國國內今後圍繞核電的爭議還會繼續存在。」
金允俊表示,尹錫悅政府的電力規劃目標大幅下調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其中燃煤和燃氣等火力發電减少産生的缺口將主要由核電填補,可見核電在韓國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性。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5月8日英美簽訂了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美方對英國鋼鐵和製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暗藏了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13日報道,中方回應該協議,強調了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國家間的合作不應違背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報道認為,中方的言論可能使英國政府重啟對華關係時,面臨更大挑戰。
據《金融時報》引述貿易及外交人士稱,美國與英國上星期達成的「貿易協議」,是特朗普政府自上月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後首個協議,涉及對英國鋼鐵與製藥產業施加附帶條款,就是英國需「迅速滿足美方對供應鏈安全及相關生產設施所有權的要求,以獲得美國關稅的豁免或減免優惠政策。
英美簽訂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
該協議指出,對英商品的關稅減免將取決於「第232條調查」(Section 232 investigations),該調查旨在判斷特定進口產品是否及如何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報道稱,表面上看,該條款適用於所有第三國,但英國官員承認,特朗普已暗示中國是其針對目標。
英國前貿易官員雷尼森認為,這條款是美國政府的對長期限制中國參與全球戰略性商品供應政策的進一步升級,華府希望英國和其他國家公開關鍵訊息,最終切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尤其在鋼鐵等敏感領域。雷尼森為,若英國為換取關稅豁免,在對華貿易上進一步地附和美方立場,中方很可能以某種形式進行反制。
外交人士進一步指出,美方與英方達成的所謂「安全條款」,可能成為美國迫使其他盟友將中國排除在關鍵供應鏈外的「樣辦」(template),脅迫英國等盟友在敏感領域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和合作。
報道引述關注貿易的英國政府顧問稱,英方接受美方的「安全條款」,讓中方感意外和不安,尤其是在英國首相施紀賢領導的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對華關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方人士說,中國將需要做出回應,英國不應倉促同意這項協議。
據報道,對協議中涉及中國內容,英國政府聲稱,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旨在「保障關鍵行業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保護英國企業,並為未來更大規模的貿易奠定基礎」,但又同時強調「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對英國仍然至關重要」,英國正「繼續以務實態度在符合本國及全球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報道稱,中方此前已警告,各國勿與美國簽署威脅到中方利益的貿易協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表示,中方注意到一些經濟體也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需要強調的是,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方願與各方一道,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淩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觀察者網》引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生表示,華府很明顯會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中,強迫對方接受類似條款以孤立中方,英方此舉對中方是不公平的,「這種毒藥條款(poison pill clause)其實比關稅還惡劣。」
但張燕生認為,中方不應立即採取反制行動,而是應該在與英方的對話中直截了當地提出此問題。他認為,根本性的問題在於美國,其他國家只是次要角色,應該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討論。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雙方就會談達成結果發表了聯合聲明。
商務部5月12日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
5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發言人又說,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