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韓國核電廠驚傳外洩2.3噸核廢水入海 學者警告「擁抱核電」政策風險

博客文章

韓國核電廠驚傳外洩2.3噸核廢水入海 學者警告「擁抱核電」政策風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韓國核電廠驚傳外洩2.3噸核廢水入海 學者警告「擁抱核電」政策風險

2024年06月24日 18:30 最後更新:18:42

繼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之後,韓國核電站也出現了泄漏事件,今次是多達2.3噸的儲存水泄漏入海。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根據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在6月22日對外公布的消息,當天凌晨,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的月城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儲存池,突然出現了水位降低的情况。檢查結果表明,這裏的儲存水出現泄漏。

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立即採取行動,通過切斷閥門等手段防止情况進一步惡化。即便如此,還是有差不多2.3噸的儲存水泄漏進了太平洋。

相關工作人員很快採集了附近區域的海水,調查本次泄漏帶來的結果。根據韓國方面的數據,進入太平洋的儲存水輻射量為0.000000555 毫西弗特(mSv),而一個人一年可以接受的輻射劑量安全範圍在1毫西弗特之內。

他們據此得出結論:本次泄漏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小。

央視新聞截圖

央視新聞截圖

即便如此,這一次有驚無險的事件,也應該讓韓國方面提高警惕。與「核」相關的任何事,都是極為重要的,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海洋已經被日本污染,經不起更多的折騰了。

據了解,韓國月城核電站4號機組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停止運行,目前正在進行預防性整頓工作。

大家可能會好奇,什麽是乏燃料儲存池呢?

所謂的乏燃料,指的就是核反應堆在進行了一定的核反應之後,從中取出的核燃料。別看它有一個「乏」字,那也是和核反應相對應的。儘管不適合再進行核反應了,但乏燃料仍然具有放射性,並且在衰變的過程中持續釋放熱量,必須謹慎地儲存和處理。如果有足够的技術,這些乏燃料是可以通過工藝處理,變廢為寶繼續利用的。

一般來說,乏燃料的儲存方式有兩種,分別是乾式儲存和濕式儲存。乾式儲存就是利用金屬或混凝土進行輻射屏蔽,並以特殊氣體作為冷却劑,比如惰性氣體-氦氣,或非活性氣體-氮氣。濕式儲存則發展得比較早,技術相對成熟,而且液體的冷却能力也比較高,所以應用非常廣泛。

說到這裏你就明白了,這些儲存水是用來吸收乏燃料釋放的熱量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會吸收一定的輻射。當然,乏燃料池儲存水的放射性跟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但也要密切監視,防止積少成多,造成危害。

還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日本發生了能登半島地震,位於石川縣的志賀核電站在地震後,其乏燃料池冷却泵也一度緊急停止工作,還有變壓器也在地震後起火。但該國的柏崎刈羽核電站則發生了核反應堆的冷却水泄漏,當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按照韓國的說法,這一次韓國核電站的事件算是有驚無險逃過去了,希望他們能够提高警惕,因為幸運不是每一次都能光顧的。

尹錫悅。AP資料圖片

尹錫悅。AP資料圖片

2022年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後,扭轉了前任政府逐步淘汰核能的政策,重新將核能定為韓國電力供應和降低碳排放的重心。為此,韓國政府加快重啓國內核電項目建設,同時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核電産業鏈出口,在東歐、中東等新興核電市場與美法等傳統核電强國競爭。

據內地《第一財經》,在韓國學者金允俊(音譯)看來,尹錫悅上臺後,力推核電發展,雖然取得不少成效,但核廢料如何處理,以及一旦出了核事故如何躲避,這是韓國民衆最關注的兩個問題,「鑒於韓國國土面積有限,韓國國內今後圍繞核電的爭議還會繼續存在。」

金允俊表示,尹錫悅政府的電力規劃目標大幅下調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其中燃煤和燃氣等火力發電减少産生的缺口將主要由核電填補,可見核電在韓國能源政策中的重要性。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尷尬!美國太空人滯留太空歸期未定 中國幫到手嗎?

2024年06月28日 09:28 最後更新:09:44

本月初被送到國際空間站的2名美國太空人,一度在太空滯留,如何返航回到地球成為了一大難題,這是什麽情况?這個飛船還能飛回來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確認,由於波音「星際客船」(Starliner)需要更多時間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故障,兩名美國太空人蘇妮塔•威廉斯和巴里•威爾莫爾返回地球的時間三度被推遲。

波音「星際客船」在今年6月5日發射升空,一度出現故障:5處氦氣泄漏,5個機動推進器失靈,還有一個推進劑閥門無法完全關閉。

作為驗證波音新宇宙飛船載人能力的任務,此次行程其實相當簡單——原本兩人在6月6日進入國際空間站後,只會在那裏待一周就返航。然而,隨著飛船問題頻頻,返航的日期先是延後到6月18日,然後又推遲到6月22日和6月26日,而現在已經至少推遲到7月初。

據內地軍事博主「兵器誌」,由於飛船緊靠在國際空間站並失去了自行脫離的能力,整個計劃遭遇了重大挫折。原本設計以支持7名太空人最多三個月的食物、水、氧氣等生存物資,現因多出兩人而面臨供給緊張的局面。

更加棘手的是,波音「星際航綫」飛船的一系列技術故障。英媒報道,國際空間站對波音飛船的最長對接時間為45天,一旦超過此期限,飛船則必須脫離。

然而,氦氣泄露、推進劑失效等嚴重問題的發生,無疑對太空人的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

波音公司的公關危機衝上雲霄,據衛報26日報導,波音發言人稱,因為軌道上有著充足的補給,組員離站時間並不緊迫,而且站上的時間表在整個8月中相對開放。

波音發言人指出,氦氣外洩和大部分的推進器問題已經「一切穩定,並非重返任務的顧慮」,接著補充,「5個之前正在關閉的推進器中,4個現在正常運作。這代表27個推進器中,只有1個目前處於離線,對重返任務不造成問題」。

不過,NASA與波音公司就堅稱太空人並未被困,而且技術困難沒有威脅任務。NASA表示,太空飛行器需要7個小時的太空自由飛行時間,才能執行正常的任務結束,「目前在儲罐還有足夠的氦氣剩餘,足以支援分息之後的70個小時太空自由飛行活動」。

在此之前,美方對中企肆意挑釁,進行了一系列非法制裁,導致中國進行了反制。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無法從中國獲取必要的零件,轉而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

於是波音公司選擇將其中一批「鈦合金」閥門的訂單轉給印度製造,未料印度以成本考慮將材質更換為「鋁合金」,導致了飛船在太空環境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事實上,這起事件不僅是技術失誤的體現,更暴露了美國在追求太空競賽中急於求成的心態。

為了在太空探索中保持領先地位,尤其是看到中國在月球探索上取得的顯著進展,如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區域並開展採樣研究工作,美國似乎匆忙推進了許多未經充分驗證的項目。

所以如今的局面,就是美國執迷於「零和思維」遭到的反噬。那麽,對於這個情况,美國該咋辦呢?

有人提出,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救援方案,可幫助波音接回這2名太空人。或者,波音也可以考慮向SpaceX求助,比如SpaceX的龍飛船。

實在不行,求助中國也是一個辦法,畢竟中國的宇宙飛船有許多備份,可隨時進行應急救援。

不過,這忙中國可能還真幫不了,不是不願意,是愛莫能助。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口的不同,使得直接的救援行動無法展開。即便中國有這個心,也無濟於事。

所以,美國波音和NASA只能自己想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NASA和波音公司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還有時間上的壓力。進行故障排查和測試需要時間,而在太空中,時間的流逝意味著資源的消耗。此時,太空人的狀况和安全成為了首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將太空人長時間留在太空站內,也許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但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無疑增加了太空人的身心負擔。

歷史上的例子表明,長時間的太空停留對人的身心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找到一個既安全又及時的解决方案,對各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這次事件不僅是太空救援的挑戰,更是對目前全球太空合作模式的一次考驗。它向我們展示了在太空活動中,國與國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相互依賴與合作的必要性。

未來的太空探索,更需全球共同努力,共享智慧和資源,共同面對挑戰,確保太空活動的安全和成功。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揭示了一個國家或聯盟在科技創新和國際競爭中可能陷入的窘境:一方面,是對科技優勢和國際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忽視的安全與合作。當競賽心態超越合理範疇,就可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人類共同的太空探索事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