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大家與即棄塑膠「拆夥」 為環境及維持生物多樣性出一分力。
塑膠是都市固體廢物的次要來源,當中三大塑膠的種類為膠袋、膠餐 具和膠樽。繼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基金)倡議的「無飲管運動」,今年保育基金決定擴大計劃,鼓勵大眾與即棄塑膠「拆夥」,從源頭減少垃圾,為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保育基金的保育大使陳凱韻、梁詠琪、江忞懿、張家朗、黃錦星以及香港劍擊隊的蔡俊彥、吳諾弘、崔浩然和楊子加一同呼籲公眾加入「與即棄塑膠拆夥」的行列。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大使梁詠琪分享了節省能源的方法:「其實將家中的窗戶打開,讓空氣流通,就不需要開啟冷氣。如果天氣太炎熱,需要開啟冷氣的話,可以設定冷氣的運行時間,例如在入睡後兩個小時關掉。當身體習慣了這種舒適的溫度後,就不需要長時間開啟。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能源,還對皮膚和喉嚨有好處。」保育基金相信每位市民都可以參與其中,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例如以與即棄塑膠「拆夥」開始,共同建立「無塑」未來,為環境及維持生物樣性出一分力。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特使陳凱韻亦提到,除了減少使用即棄塑膠外,一些關於減少浪費的小貼士:「最近我迷上了鈎織,夏天時因為冬天織的被子已經沒有太多用處,所以我會把它們鈎織成靠墊,這樣就可以循環再用了!」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大使江忞懿也表示環保袋是她日常外出的其中一個必需品,當購物時,盡量減少使用膠袋。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亦有參與短片拍攝,並指出:「我們樂見不少市民在日常生活中 以『走飲管』作為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的第一步。我們相信市民有能力再向前邁進,養成保育小習慣,減少使用即棄塑膠,例如膠袋、膠樽、即棄餐具等,關注塑膠製品對海洋及環境的威脅,建立『無塑』生活。」她亦補充說,塑膠分解成微塑膠粒後容易與浮游生物聚集,當海洋生物進食浮游生物時,便會攝入微塑膠粒,最終進入人體,危害健康。
為了讓市民更容易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塑,短片提供了一些建議,以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使用即棄塑膠的替代品。例如,在購買外賣時,可以自備食物盒代替使用塑膠飯盒。除了參與拍攝,香港劍擊隊成員還分享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的習慣。其中,香港劍擊隊成員吳諾弘表示:「我們在日常訓練中消耗了很多體力,需要補充水分。因此,我們會自備水樽來喝水,以減少使用紙杯和塑膠樽等一次性用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大使黃錦星也補充道:「香港的郊野公園已經設置了加水站,讓當市民在郊遊時可以使用自備的水樽來補充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