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年上半年收到近600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較去年同期的312宗上升近9成。
公署表示,留意到有騙徒利用官員或名人的圖片或錄音,並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製作影片,誘騙市民投資;亦可能從社交媒體、視像通話或網上公開影片,取得他人的面容及聲音等生物辨識資料,並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假冒受害人的親友或公司同事,騙取受害人的金錢或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鍾麗玲特別拍片,親身示範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實時換臉,提醒市民留意。
社會事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年上半年收到近600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較去年同期的312宗上升近9成。
公署表示,留意到有騙徒利用官員或名人的圖片或錄音,並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製作影片,誘騙市民投資;亦可能從社交媒體、視像通話或網上公開影片,取得他人的面容及聲音等生物辨識資料,並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假冒受害人的親友或公司同事,騙取受害人的金錢或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鍾麗玲特別拍片,親身示範透過深度偽造技術實時換臉,提醒市民留意。
警方表示,今年頭9個月共有32120宗騙案,較去年同期增加2400多宗,升幅約8%,以電話騙案為主,大部分是假冒客服。近期再有新的詐騙手法,涉及假冒技術支援,56宗個案涉款超過5300萬元,其中12宗更是假冒香港警察及網罪科,合共損失超過1600萬元,損失最多的一宗涉及1000萬港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陳純青表示,受害人曾到訪可疑網站,其後收到「彈出」訊息,指電腦中毒,需要尋求技術支援。對方聲稱是電腦人員或執法人員,要求受害人下載遠端操控程式,並輸入銀行帳戶密碼,後來被盜取資訊及轉走金錢。他提醒市民,如收到突如其來的電腦中毒通知,應該停一停,想一想,盡快查詢防騙應用程式,又指出絕大部分電訊供應商不會要求市民做上述的操作,警方亦不會要求市民開放遠端操控程式或提供銀行密碼。
陳純青補充說損失1000萬元款項的騙案發生在6月,受害人上網期間收到通知畫面,指電腦被病毒軟件入侵,需要致電尋求技術支援,對方聲稱是技術人員,以不同藉口要求開放電腦權限,受害人經數次轉帳後,總共損失1000萬元。
他表示,今年起出現的假冒客服騙案,涉及發出不同短訊予市民,包括聲稱不繳費,個人戶口會被扣款,騙徒亦會引導受害人點擊釣魚連結,要求輸入個人資料或致電虛假客服,受害人跟從指示在銀行戶口入錢,單一最大損失15萬8千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