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啟動,會上公布中文大學醫學院腦退化症測試顯示,受訪者中有超過三成需進行進一步評估,並發現年齡每大一歲測試合格率會減少10%。
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揭幕。香港賽馬會圖片
中大醫學院由23年12月起,就腦退化症向超過6000名市民進行「中大網上認知測試」,得出上述結果,測試又發現,教育程度是腦退化症的風險因素之一,60歲或以上的參加者中,小學程度或以下的參加者,有近五成人結果顯示「需要關注」,而中學和大專或以上程度,則只有約兩成四和一成四。
點擊看圖輯
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揭幕。香港賽馬會圖片
九龍樂善堂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 FB
勞工及褔利局局長孫玉菡(左三)等出席啟動禮。香港賽馬會圖片
香港賽馬會圖片
賽馬會耆智園、中大醫學院,聯同其他7間機構,於23年12月至2026年11月推出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長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服務,期望做到「及早檢測、及早確診、及早介入」。
香港賽馬會圖片
勞工及褔利局局長孫玉菡、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陳載英女士、醫院管理局沙田醫院代理醫院行政總監鄧穎思、賽馬會耆智園總監暨中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郭志銳教授、於沙田出席「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揭幕禮,為計劃揭開序幕。
九龍樂善堂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 FB
計劃將會為測試結果顯示「需要關注」的人士提供詳細評估,並根據情況進一步轉介至醫生作診斷及跟進。同時亦為確診人士及照顧者提供認知訓練、心理及社會支援服務。計劃同時亦會為正在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懷疑患上腦退化症人士,提供及早診斷和支援服務。
勞工及褔利局局長孫玉菡(左三)等出席啟動禮。香港賽馬會圖片
為了讓全港市民及早關注自己認知能力情況,賽馬會耆智園與七間合辦機構於即日起至9月30日期間,安排「智康健」流動宣傳車遊走港九新界各區,讓更多朋友認識「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 區支援計劃」的內容,亦有專職同工於流動宣傳車上為懷疑患上腦退化症人士即場進行「中大網上認知測試」,有關詳情請瀏覽https://rb.gy/q4gzch。
中大醫學院、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及溫洲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成功開發了一種以血液為基礎的嶄新非侵入性早期診斷代謝性脂肪肝炎模型,有望可轉化至臨床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及具成本效益的診斷工具。
研究詳情已刊登於著名醫學期刊《Cell Metabolism》。
中大醫學院表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簡稱「代謝性脂肪肝」),原稱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影響全球25-30%的人口,是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在本港,約27%的成年人口患有此疾病。
CUHK Medicine FB
代謝性脂肪肝通常無明顯病徵,可惡化為脂肪性肝炎(MASH)、肝硬化,甚至肝癌。故此,有需要及早識別高風險群組,使病人能及早接受治療。
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肝活檢)是目前診斷脂肪性肝炎的「黃金標準」,但檢查具創傷性,會對病人帶來潛在風險,加上費用昂貴,令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于君教授表示:「這個創新的早期診斷模型是基於我們在前期MASH患者樣本結合動物研究發現的可以識別MASH的相關因子,能準確識別MASLD和MASH患者,並可評估MASH的改善情況和治療效果。其診斷效能在亞洲及美洲的三個獨立隊列中得到了驗證。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並正在開發診斷試劑盒。」研究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亦表示:「這項發現將有助減少不必要的肝活檢程序,以便及早發現和介入,從而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從四個獨立隊列研究中,收集了700個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及美國的血清樣本。研究前期透過分析健康對照、MASLD和MASH組的臨床診斷數據,利用結果所得的6種蛋白和17種臨床變數作檢測並結合隨機森林算法和單因素邏輯回歸方法進行篩選,成功建立起一個包含2種血清蛋白生物標誌物(CK-18, CXCL10)和身體體重指數(BMI)的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模型N3-MASH。研究第一作者、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張翔解釋:「此模型能準確識別出MASLD患者, AUROC達0.954,數值(由0至1)越高代表模型表現能力越好。在MASLD患者中,N3-MASH模型能夠識別MASH患者,AUROC為0.823,靈敏度、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分別可達62.9%、90%及88.6%。這些發現有助於早期識別MASH患者,從而使他們提前接受密切跟進和適當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