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的這兩年,香港人盼望的迅速復甦未有出現,反而零售消費市道比疫情時更艱難。不過,近期筆者察覺所得,市道似乎漸漸有了起色。每逢星期五下班後,街上的人流明顯增加,晚上的消費潮亦開始湧現,在很多旺區都重現車水馬龍,交通嚴重擠塞。這情況反映了Happy Friday的生活模式又再出現,大家都開始樂於在工餘時間消遣一下,這確實是一個好的兆頭。
筆者也留意到,周日及假期的時候,很多大型商場的停車場都現等泊位車龍;而一些大型超市亦人山人海,排隊結帳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在港人熱衷北上消費的日子,這些情境確實是難以想像。當然,香港的商家捱打了多時,也開始學懂去變,減價促銷,期望做旺市道;商場的業主們也切切實實地推出五花八門的購物消費優惠,幫助商戶吸客,這看來是經濟逐步復甦的一個訊號。
市道的淡與旺除了有數據支持,其實也和個人觀感及周遭的氣氛有很大關係。樓市也是一樣。當筆者問很多朋友是否知道樓價跌了多少時,他們普遍都覺得已跌了四至五成;工商舖物業則更跌了五至六成。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政府的一些數據中可以見得到,住宅樓價由高位至近期的低位,累積跌幅接近三成;而工商鋪物業,由高位滑落至今,平均跌幅也是三成左右。這種觀感差過現實的情況,就衍生了很多極端悲觀的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縱是市道差,但打工仔面對的困難也不算大,現時香港的僱員人數佔就業人口逾94%,即僱主或自僱的人只店佔不足6%,今年平均加薪仍然有3.2%。至於失業率,目前則只有約3%。打工仔只要有穩定工作,持有物業仍然有能力繼續供樓,相信生活也沒有甚麼問題;加上目前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提供了便宜的消費,想享受一下周六日也不算是難事。
至於當僱主的,則痛苦得多,除了生意困難外,又要面對高息,再加經常性的人手不足等問題。地產代理這門生意,當然也面對很大挑戰,但做銷售生意,不論順逆,最重要都是掌握有用的數據,每步棋下得準繩,這樣就總可以抓住市場的商機。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