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莫札特青少年初期弦樂三重奏作品 藏身德國圖書館終重見天日

大視野

莫札特青少年初期弦樂三重奏作品 藏身德國圖書館終重見天日
大視野

大視野

莫札特青少年初期弦樂三重奏作品 藏身德國圖書館終重見天日

2024年09月23日 11:20 最後更新:11:55

德國一間圖書館發現古典樂大師莫札特,1首從未發表過的弦樂三重奏作品,推測可能是他在青少年初期所創作。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演奏長度約12分鐘

《CBS》報道,德國萊比錫市立圖書館(Leipzig Municipal Libraries)發表聲明,指這首樂曲名為「完整小夜曲」(Ganz kleine Nachtmusik,暫譯),由7個小樂章組成,演奏長度約 12 分鐘。新發現的手稿由深棕色墨水和中白色手工紙組成,並非莫札特本人所寫,推測是 1780 年左右製作的副本。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編纂最新檔案時發現

1756年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音樂神童,他在父親指導下很早就開始作曲。研究人員是在編纂一份叫「克歇爾目錄」(Koechel catalogue)最新版本時,在萊比錫的音樂圖書館發現這首作品。克歇爾目錄是莫札特音樂作品的最權威檔案。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相信還有許多「室內樂」作品

薩爾茲堡國際莫札特基金會主席萊辛格(Ulrich Leisinger)表示,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對年輕的莫札特的了解「主要是鋼琴音樂、詠嘆調和交響曲的作曲家」。他說莫札特父親的一份清單提醒學者們,這位年輕藝術家還存在許多其他「室內樂」作品,這些作品都被認為在弦樂三重奏出現之前都已經遺失了。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推斷由姊姊保存作紀念

萊辛格補充說:「由於這幅作品的靈感顯然來自莫札特的姊姊瑪麗亞,所以很容易想像她保留了這部作品作為弟弟的紀念品。」早年的莫札特和姊姊在父母規劃下,以「神童」之姿在歐洲巡迴展演,為期 7 年。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音樂的起源!8000年前「賈湖骨笛」現世笛聲嘹亮 改寫世界音樂史

2024年07月26日 14:20 最後更新:16:05

9000年前的人類也許還沒學會做飯,建造房屋,但他們已經學會利用材料製造樂器,打造屬於自己的音樂,賈湖骨笛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9000年前的人類已學會製作樂器

賈湖骨笛又稱「賈湖骨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樂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觀看影片

距今約9000-7500年的賈湖遺址於20世紀60年代初被發現,並在1983年至2013年間先後經歷8次發掘,其中,賈湖骨笛的出土將中國音樂史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

賈湖骨笛驚艷世界 改寫世界音樂史

1987年,河南省文化廳召開了宣佈舞陽賈湖骨笛出土的發佈會,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黃翔鵬用一支完好的七孔骨笛吹奏了一曲《小白菜》,四座皆驚。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後來,華夏古樂團將骨笛聲吹奏進了世界各地的舞台,這些笛子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出土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數量最多、現在仍能吹奏的樂器實物,它們的出土,改寫了整個世界的音樂史。

河南省博物院圖片

河南省博物院圖片

骨笛的發現推翻了中國七聲音階「西來説」理論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賈湖骨笛通體呈褐色,笛身晶瑩亮潔,長23.6厘米,徑最寬處1.1厘米,上面整齊排列著七個小圓孔。賈湖骨笛有兩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在數次發掘中,共有40餘支骨笛出土,其發現推翻了中國七聲音階「西來説」(有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很晚的時候從國外傳入的)。

用丹頂鶴尺骨製作而成 工藝精密複雜

賈湖骨笛是用丹頂鶴尺骨製作而成。賈湖遺址考古發現了天鵝、丹頂鶴等飛禽的骨骼,音孔旁深淺不同的刻痕可以看出,製作者在設計和製作骨笛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修正。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同時,音孔有鑽頭轉動的螺旋痕跡,在賈湖遺址也考古發現了用水晶、燧石等堅硬材料製作的手鑽和錐鑽。由此可見,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製作工藝,賈湖骨笛經過了製作者長期探索、積累經驗,最終製成。,如今,這些骨笛被珍藏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國寶展廳裡進行展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