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年前的人類也許還沒學會做飯,建造房屋,但他們已經學會利用材料製造樂器,打造屬於自己的音樂,賈湖骨笛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9000年前的人類已學會製作樂器
賈湖骨笛又稱「賈湖骨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樂器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距今約9000-7500年的賈湖遺址於20世紀60年代初被發現,並在1983年至2013年間先後經歷8次發掘,其中,賈湖骨笛的出土將中國音樂史的起源時間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
賈湖骨笛驚艷世界 改寫世界音樂史
1987年,河南省文化廳召開了宣佈舞陽賈湖骨笛出土的發佈會,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黃翔鵬用一支完好的七孔骨笛吹奏了一曲《小白菜》,四座皆驚。
後來,華夏古樂團將骨笛聲吹奏進了世界各地的舞台,這些笛子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出土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數量最多、現在仍能吹奏的樂器實物,它們的出土,改寫了整個世界的音樂史。
骨笛的發現推翻了中國七聲音階「西來説」理論
賈湖骨笛通體呈褐色,笛身晶瑩亮潔,長23.6厘米,徑最寬處1.1厘米,上面整齊排列著七個小圓孔。賈湖骨笛有兩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在數次發掘中,共有40餘支骨笛出土,其發現推翻了中國七聲音階「西來説」(有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很晚的時候從國外傳入的)。
用丹頂鶴尺骨製作而成 工藝精密複雜
賈湖骨笛是用丹頂鶴尺骨製作而成。賈湖遺址考古發現了天鵝、丹頂鶴等飛禽的骨骼,音孔旁深淺不同的刻痕可以看出,製作者在設計和製作骨笛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修正。
同時,音孔有鑽頭轉動的螺旋痕跡,在賈湖遺址也考古發現了用水晶、燧石等堅硬材料製作的手鑽和錐鑽。由此可見,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製作工藝,賈湖骨笛經過了製作者長期探索、積累經驗,最終製成。,如今,這些骨笛被珍藏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國寶展廳裡進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