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舌頭潰瘍半年未見好,就醫確診「口腔癌」,醫生揭背後元兇係1顆「碎裂牙齒」。
男子長期舌頭潰瘍未好轉
綜合內地媒體報導,浙江一名36歲男子小寧(化名)舌頭上長潰瘍遲遲未見好轉,儘管試過多種方法包括使用漱口水、潰瘍貼和調整飲食作息,但症狀不僅未有改善,甚至還愈來愈痛,於是決定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的口腔頷面外科就診。

Getty示意圖
男子就醫確診「右舌鱗狀細胞癌」
口腔頷面外科主任兼頷面腫瘤專家李志勇醫生經檢查後發現,小寧右舌後方有1個約1釐米乘2釐米的潰瘍型腫物,底部似有浸潤現象,而且潰瘍位正對右下排1顆碎裂的牙齒。經病理檢查後,診斷為「右舌鱗狀細胞癌」。幸運的是,當時鱗狀細胞癌範圍較局限,腫瘤向下侵入不深。

示意圖。設計圖片
「碎牙」長期刺激舌頭形成創傷性口腔潰瘍最終導致癌變
醫生指出,小寧口中的「碎牙」因為鋒利的邊緣長期刺激舌頭,形成創傷性口腔潰瘍,長期未能癒合,最終導致癌變。對此,醫生立即為小寧安排手術,切除部分舌頭及其右側頸部淋巴組織,成功保留了三分之二的舌頭主體。術後小寧不需要接受放射性治療,目前已逐漸恢復說話功能。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提醒儘早處理碎牙以防潰瘍癌變
醫生對此提醒,若牙齒有問題應及早處理,特別是牙齒因蛀牙等原因造成的殘根殘冠(牙齒因蛀牙等原因而令牙冠大部份缺損稱為殘冠、如牙冠缺失到剩下牙根,稱為殘根),以避免長期和口腔壁摩擦出現潰瘍。此外,如果創傷刺激因素在短時間內無明顯好轉,患者應立即進一步檢查,以防病情惡化。

Getty示意圖
短期內潰瘍無改善應進一步檢查
報導指出,口腔潰瘍是常見的口腔黏膜病,可分作復發性潰瘍、創傷性潰瘍以及疾病伴發的口腔潰瘍。其中,創傷性潰瘍多數指口腔內殘根殘冠、牙齒鋒利邊緣、錯位牙等長期慢性機械勞損或有咬腮、咬頰、咬唇等不良習慣所形成的潰瘍。醫生續稱,若創傷的刺激因素存在時間不長約1個月時間,觸摸質地不典型,可先試試去除刺激因素。如果不是癌變,去除後患處會明顯好轉。如復診情況仍未見改善,則需進一步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