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西英格蘭大學(UWE Bristol)的珠寶設計師兼科學家蘇菲·布恩斯(Sofie Boons)與瑞士公司BREVALOR Sarl合作,成功研發出全球首粒可在黑暗中發光的實驗室培養單晶體。
英科學家打造全球首粒夜光單晶體
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這款創新單晶體採用BREVALOR Sarl研發的新型材料「BRG」製作,不僅在夜間發出光芒,白天也擁有璀璨的色彩。BRG晶體的製造過程類似於矽晶體的生產,而矽晶體正是資訊科技時代的關鍵材料,從20世紀50年代的電晶體發明開始,至今廣泛應用於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
夜光效果來自於晶體基質中引入的稀土元素離子
布恩斯表示,BRG晶體的夜光效果來自於晶體基質中引入的稀土元素離子,包括Eu²+離子(二價銪離子),以及與 Dy³+(三價鏑離子)和 Nd³+(三價釹離子)相關的兩種「陷阱」,這些「陷阱」讓晶體能夠儲存光能一段時間。目前,這些「陷阱」的精確特性仍在持續研究和優化中。
This Glow-In-The-Dark Crystal Is A Dazzling World-Firsthttps://t.co/IXJfsb54ZO
— IFLScience (@IFLScience) October 1, 2024
夜光來自於晶體內部 而非表面塗層
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夜光材料不同,BRG晶體的夜光來自於晶體內部,而非表面塗層。這使得設計師能運用立體構的透明體積來創造出新的設計效果,例如利用材料本身的光線照亮周圍環境,或創造出光線在晶體內部聚集的圖案。布恩斯表示,她將這種設計理念稱為「以光雕塑」。
布恩斯說明,在啟動後,吸收的能量會使材料原子躍遷至激發態,當原子回歸基態時,會重新發射光線,持續時間則取決於激發能轉換為光的效率。BREVALOR Sarl也持續努力提升其發光效率。布恩斯本人也相當著迷於在光線明暗不同的環境下,觀察BRG晶體呈現出的不同樣貌。
啟動後在黑暗中至少能持續發光24小時以上
目前,已製作的BRG晶體飾品已實際佩戴測試,啟動後在黑暗中至少能持續發光24小時以上,亮度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布恩斯表示,她的研究只是個開始,未來將持續探索實驗室培養晶體在珠寶設計及更廣泛的創意領域的應用潛力。
布恩斯已獲得UWE的副校長早期職業研究員發展獎(VC ECR Development Award)的資助,以擴大其研究和合作。她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藝術晶體生長中心,讓晶體生長專家和藝術家合作,研發更永續、創新的晶體材料,應用於顏料、釉料、琺瑯(均為微小晶體)以及寶石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