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一個大學校長論壇致辭時表示,本港高等院校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在8所資助大學中,有5所在世界百強之列,令香港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且不少學院、學科及課程也屬全球首屈一指,獲海內外廣泛認同,將持續優化院校管治,提高香港高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不少學院、學科及課程也屬全球首屈一指,將持續提高香港高教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蔡局長提及的大學排名,指的是新鮮熱辣出爐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 本港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其中港大穩居第35位、中大則位列44位,比去年上升9位,是繼2022年後重返前50名,亦是中大歷來最佳排名;科大排名則微降2位至66位;城大則躍升至第80位,也創歷年來最高排名;理大則上升3位至84名。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穩居第35位。
此外,本月公布的「全球首2%的頂尖科學家」,本港亦有逾千大學學者入圍。這項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編製的2024「科學界作者標準化引文指標數據庫」顯示,本港共有1,534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較去年增80人,更有13人打入所屬學科領域的全球十大,如大家熟悉的「樹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亦「蟬聯」;而獲聘任為下任中大校長的「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在全科臨床醫學領域排全球第4。另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方面,共有1,270名香港科學家位列全球前2%,較之前一年增95人。

下任中大校長的「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在全科臨床醫學領域排全球第4。
除THE外,另一個重要指標Quacquarelli Symonds(QS)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 本港大學有4科位列全球十大,包括港大牙醫學排全球第3、港大教育學則排全球第7、中大護理學排全球第8、科大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排全球第10。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中大護理學排全球第8。
而理大及教大亦分別有學科入全球二十大,包括理大工程—土木及結構排全球第14、教大教育排全球第20、港大法律及工程—土木及結構分別排全球第20位。
本港高校成績斐然,在世界排名中屢名列前茅,除反映香港人才輩出,也證明本港具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條件,正如蔡若蓮局長曾形容,未來10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機會,將積極宣傳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Ariel記得去年《施政報告》當局就已提出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將「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每年增至150個,希望吸引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和東盟的學生來港升學。
據教育局統計,上學年8大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生中,只有32%來自其他地區或國家,所以政府以獎學金形式可以加強吸引力。
高人話,由此可見,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有很大優勢。除增加獎學金,引入外國優秀學者來港,亦是吸引歐美及澳洲等地學生來港升學的方法,當然積極外向推廣「留學香港」品牌,也是未來大方向,這批非本地生畢業後,長遠留港工作,從而令本港人才庫更多元化,長遠對本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