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發展局、國家文物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合辦的「從灣區啓航:『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展覽,現於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邀市民到場欣賞。
展覽分為「南海I號」與「廣東罐」、「南海I號」航線再考、「廣東罐」與海上絲綢之路三個部分, 共展出255項展品。發展局網誌圖片
甯漢豪在網誌上說,誠邀市民參觀這個內容豐富的展覽,細心欣賞船上珍貴的文物,靜靜聆聽「南海I號」守護了800多年的故事。
點擊看圖輯
展覽分為「南海I號」與「廣東罐」、「南海I號」航線再考、「廣東罐」與海上絲綢之路三個部分, 共展出255項展品。發展局網誌圖片
南宋鑲嵌寶石金戒指。2014年於「南海I號」沉船出土。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發展局網誌圖片
甯漢豪(右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左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右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鄭繼明(左一)主持開幕禮。發展局網誌圖片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 發展局網誌圖片
古蹟辦總文物主任蕭麗娟則介紹說,「南海I號」是至今全球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完整、體積最大,而且年代較早的遠洋商船。船上載有大量外銷瓷器、手工藝製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眾多金銀銅貨幣。船上還有大量肩部印有文字和紋飾的醬釉陶罐,這些陶罐一般被學者稱為「廣東罐」,這些用作儲物盛酒的「廣東罐」,為研究「南海I號」航線及最後離岸港口,開闢嶄新視角。
甯漢豪於典禮後參觀展覽。發展局網誌圖片
她指出,香港也有不少遺址出土同類醬釉「廣東罐」殘片,其中尤以九龍城宋皇臺聖山遺址為多,反映香港自宋代以來,是貿易航線的中轉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貿易中扮演一定角色。
南宋鑲嵌寶石金戒指。2014年於「南海I號」沉船出土。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發展局網誌圖片
「南海I號」出土的文物數量龐大,接近18萬套,其中瓷器約佔16萬套,鐵器凝結物有124噸,開創中國單個水下考古項目發掘數量之最。今次展覽共展出255項展品,展期至2025年2月12 日,免費入場。
甯漢豪(右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左二)、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右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鄭繼明(左一)主持開幕禮。發展局網誌圖片
發展局表示,港島東岸板道西段的工程已大致完成,工程團隊正進行系統最後測試和調整,以及運作人員的演練等,預計農曆新年前全面開放予公眾享用。
甯漢豪(中)說,今次是首個在運作中的主要幹道下加建的臨海板道,對海濱發展工作意義重大。發展局FB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日前到東岸板道視察,了解西段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甯漢豪說,這是首個在運作中的主要幹道下加建的臨海板道,為巿民帶來嶄新的親水體驗,對海濱發展工作意義重大,期待東岸板道成為維港海濱的新地標。
發展局FB
發展局在社交專頁說,30日起會陸續邀請社區團體、專業學會和曾參與東岸板道社區聯絡中心活動的公眾人士試行板道,亦會邀請專業單車教練體驗「共享徑」,根據他們的實地使用經驗作最後微調及優化。至於北角至鰂魚涌的東段板道,當局計劃明年下旬陸續開放,屆時整條長約13公里、連貫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海濱長廊便可正式打通 。
發展局FB
東岸板道全長約2.2公里,分兩階段完成,其中西段長約1.1公里,板道寬度最少10米,設有專供行人使用的路徑,以及行人、緩跑者、單車使用者等共用的「共享徑」,亦會有遊樂空間和健身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