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漫遊太空又回到香港的保安局太空第一熊,聯同其他曾上太空的紀律部隊物品,將於11月6日起在太空館展出。
保安局及六大紀律部隊曾上過太空的物品。海關FB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FB貼出圖文表示,這批上過太空的物品今天(29日)早上已交到他和各紀律部隊首長手上,市民很快就可以在太空館的展覽中親眼見識一下。
9月27日,警務處長蕭澤頤與少年警訊代表團成員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並與參與升空的警隊防騙吉祥物「提子」和少訊吉祥物「豆苗仔」合照。資料圖片
六大紀律部隊這批物品是在今年9月27日搭載「實踐十九號衞星」一飛沖天,展開太空漫遊,而保安局熊仔就肩負「帶隊」及「護送」的責任,一同見證國家在航天領域突破可重覆使用、無損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關鍵技術,意義不凡。
保安局太空熊和紀律部隊上過太空的物品,回到各自首長手上了。鄧炳強FB圖片
另外,保安局亦在社交網站撰文表示,保安熊仔與各部門的老友太空漫遊後返到屋企,29日就由鄧炳強開箱,親手將所有航天載荷物交付各紀律部隊首長。現場氣氛歡樂,部門首長介紹各自的航天物品,每一件都意義非凡。而鄧炳強開箱見到太空熊仔,它還帶上相機上太空自拍,連鄧炳強都忍唔住話佢「奀皮又不負使命!」
保安局指,保安熊仔都可以上太空,鄧炳強亦希望藉此鼓勵年輕人敢於創新,勇於追夢,有一日大家都可以去太空漫遊!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天文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的X射線觀測技術,首次成功描繪出黑洞的「日冕」真實形態,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黑洞結構的認知。
黑洞日冕通常被其他物質遮蔽難以觀測
類似於觀賞日全食時看到的環繞月球邊緣的耀眼光環(太陽日冕),黑洞周圍也存在著稱為「黑洞日冕」的高溫區域。儘管太陽日冕在地球上看來稀薄得近乎真空,但其溫度卻高達數百萬度,使其在日全食時清晰可見。
然而,由於黑洞日冕通常被其他物質遮蔽,再加上其光度經常被吸積盤的強光所掩蓋,科學家過去難以直接觀測這一神秘區域。
根據現有理論,活躍黑洞的結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環繞黑洞的環狀氣體和塵埃、沿著黑洞旋轉平面的吸積盤,以及從極區噴發出的高速粒子噴流。這種結構有助於解釋為何不同觀測角度下的活躍星系核(AGN)呈現不同外觀。在這個模型中,吸積盤的內部應該存在一個極度稀薄但溫度高達幾十億度攝氏的超高溫區域,這就是科學家長期尋找的黑洞日冕。
採用類似觀測太陽日冕的巧妙方法
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研究團隊採用了類似觀測太陽日冕的巧妙方法。他們利用NASA的X射線偏振探測器(IXPE),觀測了多個被遮蔽的黑洞,包括銀河系中的天鵝座X-1和X-3,以及大麥哲倫星雲中的LMC X-1和X-3。這些「遮蔽黑洞」的特點在於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會阻擋人們直接觀測吸積盤,就像日全食時月球遮蔽太陽一樣。
呈現與吸積盤相似的盤狀結構
儘管無法直接觀測黑洞日冕,科學家發現,由於日冕溫度極高,會釋放高能量的X射線。這些X射線在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後發生散射,部分散射光最終進入觀測設備。通過分析這些散射X射線的偏振特性,研究團隊意外地發現黑洞日冕並非像太陽日冕那樣呈球狀,而是呈現與吸積盤相似的盤狀結構。
有助於更全面地探究宇宙演化過程
這一重大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完善黑洞理論模型,進一步理解黑洞如何吞噬物質,以及遙遠星系中活躍星系核的運作機制。通過深入研究黑洞日冕,天文學家將能更全面地探究宇宙演化過程,以及黑洞在宇宙結構和能量運作中的關鍵作用。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利用更先進的觀測設備,深入研究黑洞日冕的物理特性,期待揭開更多宇宙運作的奧秘。
NASA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