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矚目的「47人顛覆案」,將於11月19日判刑,案中31人認罪、14人被裁定有罪,各方都關注法官判誰重誰輕,而焦點中的焦點,是在整宗案中佔盡風頭的戴耀廷,他最終受多重刑罰,取決於法官是否裁定他為案中「首要分子」,若結果如此,量刑將由10年以上徒刑,至終身監禁。我找幾位一直關注此案的政圈朋友,估一估法庭會怎樣判,結果各人都預測戴耀廷將被裁定為「首要分子」,若朋友的眼光冇錯(部分有律師資格),戴耀廷極不可能列為「其他參加者」,只被判兩三年貨仔,「坐監10年以上」難走得甩。
「47人顛覆案」兩周後便判刑,幾位政圈朋友都估計戴耀廷會被定為「首要分子」,若如此,刑罰最少10年以上徒刑。法官對辯方指戴是「其他參與者」,早就明確表示不接納。
一位資深政圈朋友同我講,只要細看此案審訊中,法官聆聽戴耀廷代表律師求情陳詞的即時反應,就不難估中答案。他說戴耀廷的辯護律師在庭上辯稱,戴不會投票否定財政預算案,也無法控制當選者的意向,僅以法律學者的身份參與,故只是「其他參加者」,但法官隨即否定這說法,將辯方KO。
法官以部署打劫銀行做比喻,說如有人早於一年前已計劃打劫,僅有此想法不犯法,但一年後決定聯同其他人合謀打劫,把想法實行,就屬違法。法庭判刑時,會考慮被告於一年前已有「打劫」想法,整件事是有預謀的周詳計劃。
至於戴耀廷的角色,法官根據各證人的口供,表示不會接納辯方律者所說,在2020年6月後,戴於計劃中並非主腦,角色有限。法官更指辯方提議將戴的刑期減至兩年,是「過於大膽」。
辯方律師在庭上作這個「有野心甚至大膽」提議時,不單止被法官立即「扑低」,當時庭內的一些被告聞之,也不禁發笑,用身體語言表示「咁講都得」!實情是什麼,不言而喻
控方其實早已清楚指出,如果不把戴耀廷視為「首要分子」,實在難以接受,辯方有關陳詞違反了常理。那可比喻為一宗謀殺案,出錢指使他人行兇者,應是「首要分子」。法官當時亦接納控方的說法。
政圈朋友說,若法庭裁定戴耀廷為「首要分子」,根據《香港國家安全法》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定罪者處無期徒刑或 10年以上有期徒刑,究竟此案被告會坐幾多年監,因沒有先例,難以估計,但因案件性質嚴重,很可能判得較重,或接近最高刑罰。
代表控方的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萬德豪也曾在庭上說,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事室編撰的《刑法釋義及實用指南》,「首要分子」是指罪行組織者和領袖,「應予重判」。這與政圈朋友的分析相近。
至於戴耀廷的刑期會否獲扣減?政圈朋友估計,看來他並不符合《香港國安法》33條的減刑情況,即揭發他人罪行,或提供重要線索以偵破其他案件,所以他除了因認罪扣減一些年期外,其餘刑期將計到足。
戴耀廷在案件審訊期間,為求減輕刑罰,不惜違反本性,把自己「矮化」,一下子由大旗手,降呢變成「小嘍囉」(法律上的「其他參與者」),但這招縮龍成寸,顯然過不了法官的法眼。
戴耀廷在行動一直扮演主導角色,但辯護時卻說自己是「小嘍囉」。控方嚴止指出,如不視他為「首要分子」,實難以接受,也違反常理。
出得嚟行,預咗要還,曾在反對派陣營數度「指點江山」的戴耀廷,究竟今鋪要「還」多少,很快就會揭盅,幾位政圈朋友的預測中不中,到時便有分曉。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選戰周二埋牙,單看民調,特朗普與賀錦麗暫時仍難分高下,但賭盤則顯示「狂人」勝算較高,上周末就有人投注3000萬美元買特朗普贏,他們的預測可能準過民調。一位財金猛人同我講,不論兩人誰勝出,對中國將同樣強硬,他擔心香港駐美經貿辦很快會被封殺。在美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也摸到風向,近日大爆陰毒,圖搞垮香港在美的經貿網絡,斷其「米路」,他們在大選之際出手,是為背後「大佬」的下一着棋造勢,港府要有所準備。
美國大選後,新任總統很可能出手封殺香港駐美經貿辦,而亂港組織HKDC趁這時候出陰招,發表「調查報告」指經貿辦等在美搞政治活動,滲透地方政府,明顯誇大。HKDC的背後目的,是為斷香港財路造勢。
美國一批「鷹派」政客,早已對香港駐美經貿辦磨刀霍霍,殺之而後快,眾議院今年9月已通過法案,若政府確認經貿辦不應再享有豁免特權,便須於180日內關門大吉,現時只待稍後過參議院的一關。
眾議院9月己通過封殺經貿辦的法案,只待過參議院一關,政府便可動手。
就在此時,HKDC慌死經貿辦唔死得,近日加料落毒,發表一份所謂「研究報告」,「揭露」港府透過經貿辦、貿易發展局、投資推廣署等機構,與美國的商界團體、州政府和政客、智庫等密密建立聯繫,進行「串連」,以影響政府的商貿政策,並「用不同手段傳播支持香港特區和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
報告講到港府在美國四處滲透,神通廣大,進行「次國家級」的政治游說,說已找出有連繫的組織,共有12個之多,並指港府低調聘用國際公關公司 Edelman為它工作。報告故弄玄虛,以戲劇化寫法「揭露」 港府在美國的「政治任務」,但部分內容唔知嚇死,知就笑死,且舉以下兩例。
其一是,報告指由海外港人成立的「香港商業協會」,與經貿辦關係緊密,其參與旅發局的「Hello Hong Kong」活動,配合港府「由亂及治」的宣傳,實質上是政治活動;其二是,紐約經貿辦曾聘請一名做過特種部隊軍官的商界人士做顧問,協助搞「香港龍舟節」等,其實是靠他進行政治滲透,拉攏地方政府。明眼人都看到,這兩件事只不過是普通民間活動,報告卻「作大冇壞」,亂吹一通,極之誤導。
HKDC報告所爆內情雖然得啖笑,但也不可輕視,它把經貿辦、貿發局和旅發局等抹上政治色彩,是為鷹派議員和官員提供「證據」,為封殺這些機構鋪路,目的是切斷香港在美的財路,以達成他們未完的「攬炒」使命。
我與一位財金猛人談起此事,他說早在回歸前,港府已派官員在美國進行政治游說,影響政府對香港的商貿政策,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那份報告所說並非什麼新發現。我同意他所講,報告是有意作大,以亂視聽。
他說自從中美陷入「新冷戰」之後,港府在美國做政治游說越來越難,很多「說客公司」(Lobbyist)不敢接港府的生意,恐怕會有政治風險。聽猛人咁講,經貿辦即使想做政治游說,亦好難做得成。
不過財金猛人指,經貿辦的處境確危危乎,新總統上台後,好可能即向它開刀,看來難逃關門厄運,政府要預早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