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民主黨「大哥大」的李柱銘,近日被褫奪太平紳士(JP)資格,相對他過往的「業績」,這後果十分之小兒科,當年他若非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前急煞車,之後又靜如深海,命運會如何,可想而知。政圈朋友說,他雖暫避刑責,但當年他引領民主黨走上激進對抗之路,並加入黎智英團夥,最後累到它雞毛鴨血,所負的「道德罪責」卻難卸除。朋友提供了兩段秘聞,揭示箇中部分內情,現愁困獄中的一眾民主黨大佬,回望前塵,不知有何感想?
美領館密件披露,李柱銘與陳方安生是美方大力栽培的「奪權」政治人物。圖為兩人2014 年「佔中」前,獲時任副總統拜登接見。
第一個秘聞發生於2009 年,當時激進派和公民黨全力推動「5區總辭」,即代表5區的立法會議員辭職,然後再行選舉,以此作為推動激進政改的「變相公投」,行動的主要推手其實是黎智英,而背後則有美國的影子。政圈朋友說,當時民主黨精神領袖司徒華披露,黎智英請他到大宅飯聚,席上有黎的好友李柱銘、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立會議員李鵬飛,話題是「5區總辭」,當時4人都表明支持方案,並極力說服華叔勸民主黨參與。
在此事背後,其實並非只是泛民的謀略,據日後「維基解密」揭發的美駐港總領事館機密電文,其對「5區總辭」極為重視,每個環節都寫成文件,直接向華盛頓匯報,並就此與李柱銘、陳方安生、黎智英建立緊密聯繫,幕後角色相當明顯。其中一份密件指,中國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在一次酒會中,把新華社反對「5區總辭」的聲明遞給美駐港副總領事,以示這行動已逾紅綫,美國不應介入,可見美方插手已相當着跡。
當時華叔認為,「五區總辭」犯了重大策略錯誤,對爭取政改只會有反效果,將自暴其弱,甚至失去議席,所以企硬反對。其後民主黨主流派聽從華叔的意見,傾向不加入,但李柱銘卻在背後發功,向反對的黨友施壓,並與陳方安生及陳日君聯手,連續透過黎智英旗下的平台《蘋果日報》,給民主黨製造輿論壓力,令該黨多面受壓,而在他們背後推動的,正是黎智英。
李柱銘與黎智英一直在台前幕後「拍住上」,包括推動美方支持的「5區公投」,司徒華因企硬力阻民主黨加入,與李柱銘反目。
政圈朋友說,當時華叔直指李柱銘沒有顧及民主黨的利益,並坦言「我識佢咁耐,佢唔係幾懂政治」,換言之,批評他容易受人操弄,看不清楚政治詭譎,就盲樁樁入局。
後來華叔病逝,民主黨失去了一個清醒腦袋,黨領導層受黎智英和李柱銘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政圈朋友提供第2個秘聞: 據「維基解密」揭露的密件,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早就詳細探討香港的「3大力量」,包括政界的李柱銘、傳媒界的黎智英、宗教界的陳日君,如何在推動香港轉變發揮影響力。此外,3人怎樣能成為「造王者」,其中一個「造王」目標,正是忿然離開政府的陳方安生。
他們在美國幕後力捧下,奪權「4人幫」逐漸成形,美方則透過他們操控泛民,包括當時並未變得激進的民主黨。2014年間,香港激進浪潮日高,「4人幫」與美方的串連亦更趨緊密,李柱銘就與陳方安生在這敏感時刻訪美,獲時任副總統的拜登接見,其後又與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會晤。兩人都直率要求美國介入香港政改,立場十分露骨。5個月之後,香港便爆發「佔中」風暴。
民主黨的主流派其後即被牽着走,到了2019年反修例動亂前一個月,李柱銘再率領幾個泛民成員訪美,並出席「第二個中情局」國家民主基金會舉辦的反中研討會,呼籲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以制裁剝奪香港自治權官員,與「鷹派」政客互相呼應。
在這時候,「4人幫」拉着民主黨投向「顏色革命」 到了極點,戰車已衝近懸崖邊。但人老精,鬼老靈,李柱銘終於及時醒咗,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幾天急煞車,之後更與黎智英、戴耀廷和激進派切割,包括退出與前駐港總領事郭明瀚和黎智英的「3人群組」,自此一直保持緘默,對敏感議題零評論。因《香港國安法》無追溯期,他僥倖逃過法網。
他雖然避過刑責,但他在黎智英操縱下,引領民主黨走上政治歪路,令它淪落到今日「黨之將亡」的田地,他道德上的罪咎,將難以洗除。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有人說,人生路上的選擇,早已命定;但也有人說,意識中其實潛藏着某種傾向,到了十字路口,就隨心而行。新一期《中大校友》季刊,訪問了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細說他由求學到開展事業的幾個抉擇,我看完之後,更同意後一個說法,他每次走出重要一步,都是受心中意向推動,結果都選對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1997時「逆移民潮」而行,由英國回流香港,這「反其道」的抉擇,造就了他日後揚威國際的科研偉業。
中大新任校長盧煜明接受《中大校友》季刊訪問,細說人生路上的幾個重要抉擇,其中之一是在1997年時,與「移民潮」逆流而言,毅然與太太由英國回流香港。右圖是他在牛津大學讀醫科時攝。
盧煜明1983年於聖若瑟書院畢業,是「光纖之父」高錕的師弟,因成績優異,同時獲港大醫學院、劍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取錄,最後選擇了劍橋大學,這與兩位研究DNA的名學者有關。他在訪問中說,作此決定源於一個情意結,事緣中六的生物課本《Biology:A Functional Approach 》中,有一些傑出科學家的照片,包括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華生(James Watson ),以及克里克(Francis Crick),都是劍橋知名學者,令他感受到劍橋在DNA研究的關鍵角色,所以二話不說便選了這間大學,這也預示了他未來與DNA 研究的不解緣。
他取得學士學位後,轉到醫學院歷史較悠久的牛津,到1994年取得博士學位,當時他已萌生返港念頭,直至回歸前香港爆發移民熱潮,他終於立定主意,與太太一起回流香港。
他說,當時本已獲牛津聘為講師,但心想香港是自已的家,在英國讀書多年,一直等待機會回去。直到1997年,香港有不少學者離開,機會來了,港大和中大都聘請與他的專業有關的學者,他於是下定主意舉家返港。
那個時代,許多人覺得香港前景不可預測,人心思「走」,因而留下大量待補的人才空缺,盧煜明逆流而行,可以天空海闊任飛翔。這與香港目前的狀況有點相似,人才流動往往帶來無數機遇,他的經歷正是最佳佐證。
盧煜明當時面對的另一個抉擇,是選港大還是中大,而他最後揀了中大。他說,中大的職缺較適合他的職業生涯發展,而且校園環境佳,山明水秀,感覺上整體氛圍較好,於是選擇了到中大工作。自此以後,就在中大整整27年,沒有離開過。
他另一個重要抉擇,是回港時在港大和中大之間,選擇了中大,並專注研究「無創產檢」,找出胎兒的DNA,終於創出科研輝煌成就。
他決定專注於研究「無創產檢」,又是另一個選擇。他在牛津讀醫時,已留意抽孕婦羊水的風險,當時不斷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如改為抽取媽媽的血,去知道嬰兒的基因或染色體,整個「無創產檢」科研,就是由這想法開始。他在中大努力幾年,終於突破研究的瓶頸,在媽媽的血漿中,找到了胎兒的DNA,最後於2011年研發出無創產前診斷技術,每年惠及超過1000萬名孕婦。
盧煜明創出這科研偉業,種子早在少年時已播下。他說,小時候滿腦子是恐龍的名字,家中有大堆講恐龍的書;讀中學時經常去圖書館借閱《Discover》和《Scientific America》等科學雜誌,看科學發明故事。他爸爸盧懷海醫生(青山醫院前院長),也是他走上醫學研究之路的重要引導者。
今年1月8日,他將轉上人生另一條重要軌道,出任中大校長。他說中大啟動校長全球招聘後,他思考了一段時間後,決定申請,因想到人生去到不同階段,應要做不的事。自已在學術上已獲得一定成功,現在是適當時候,在另一方面應用這些經驗,以此培育下一代。
盧煜明在人生路上的不同轉折點,都做對了選擇,依這規律,相信今次也是一樣。明天是新一年開始,衷心祝願他上任後,帶領中大創出更輝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