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雖然公務繁忙,但仍不忙繼續進修自我增值,早前他就成功完成香港大學的公共行政博士課程。曾出席子女畢業禮的他,還反客為主邀請了女兒出席畢業禮,台上台下角色對調。
張國鈞。資料圖片
張國鈞在社交專頁上表示,猶記得當年剛當上行政會議和立法會議員不久時入讀了香港大學的公共行政博士課程,幾位教授都擔心他工作太忙而走不完DPA這條路。他指博士論文真的是一條不易走的路,求學問的過程猶如馬拉松般考驗意志和毅力,甚至要學會習慣孤單。
張國鈞FB
他感激博士論文導師卜約翰教授 (Professor John P. Burns)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的指導和鼓勵,尤其是他對追求學問的嚴謹和認真態度,令他獲益良多。他更要感激家人的支持,容許我經常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安在家中閉關修煉。
張國鈞又表示要恭喜他的政助Nicole(陳倩雯)以優異成績(Distinction)畢業於公共行政碩士(MPA)課程,希望她繼續努力。而他就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把在特區政府崗位上的工作做得更好。
律政署近年致力推動「港資港法」及「港法港仲裁」,建立香港成為區內仲裁調解中心,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這有助吸引外國企業,將資金引進來,企業走出去 ; 此外對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大增,給法律界帶來新機遇。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右)與《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左)對談。
「港資港法」容許在內地的外資企業,選擇根據香港法律,及以香港為仲裁地點 ;內地企業進軍海外,也可根據香港法律仲裁,最初深圳前海為試點,「港資港仲裁」指深圳自貿試驗區註冊的港資企業,可約定將商事爭議提交香港仲裁。張國鈞說,這兩項發展有助增加外企信心,因香港法律制度普遍獲認可,從而可把資金引進來及帶出去。
由於涉及跨境事務,張國鈞說,律政署須走訪內地多個部門,除了北京的中央部委,包括人民法院、司法部、法工委,還須與廣東省、大灣區9個城市各個司法局層級溝通,令大家同步、認同和支持,也讓不同的法規銜接,才可順利達成。
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訂明容許「港資港法」範圍擴大,張國鈞表示,很快會有好消息公佈。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
網上調解服務擴至大灣區
「港資港法」擴大,對人才需求增加,張國鈞稱,去年中律政司與國家司法部簽訂紀要,拓大人才培訓,訂定大灣區調解仲裁員名冊,包括香港、澳門及廣州的仲裁員名單。這是香港法律界的新機遇,在香港市場服務700萬人,而整個大灣區人口逾8000萬人,市場規模是香港10倍,商機非常大。
調解也可以透過現代科技,他透露,一家非牟利機構設計「一邦」網上調解平台,他們最近與大灣區9市簽訂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服務已擴展至大灣區。
法律界將可發展大灣區市場。(資料圖片)
籌劃建立體育仲裁制度
《施政報告》提出設立體育爭議解決制度,張國鈞透露,香港兩個律師會曾不約而同提出,發覺香港真的有此需求,律政署即將成立工作小組,尋找合適的仲裁機構作平台,專責體育仲裁。當局將跟香港律師會、大律師工會等等,討論仲裁的規則、流程、仲裁員的培訓等。
較早前張國鈞與體育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會面,包括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兩個律師會等會面,是各持份者首次一起開會討論體育仲裁,他表示,體育業界組織本身已有很好的章程規則,只是一旦有人不服,希望有機制進行體育仲裁,建立完善、有階梯的程序解決問題。
他認為,這對運動員來講是很重要,解決爭議的時間要快,讓運動員有足夠時間準備比賽。此外體育仲裁不只服務香港,在建立之後可以面向海外。
特區政府致力發展體育仲裁,以解決涉及運動員及體育組織爭議,冀成為區內仲裁中心。(圖片來源: 啟德體育園官網)
談及熱門的人工智能(AI),張國鈞表示,AI幫助業界減低成本、加快工作流程,例如打官司,涉及很多電子的證據,AI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將所有電郵排序,令整個程序更簡單更快,幫助客戶節省金錢,律政司將在這方面,幫助業界應用這一法律科技,為客戶服務。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