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區政府設立並全資擁有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正式開幕。深圳市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同日在深圳園區開幕。「一所一中心」成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協同發展首個標竿。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開幕禮表示,試驗所設於河套區具策略性的位置,將可充分發揮香港高度國際化、高水平醫療專業和科研的獨特優勢,與大灣區聯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臨床試驗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吳紅艷以視像致辭,祝賀香港試驗所正式成立,並期望港深「一所一中心」緊密結合兩地在產業、轉化、市場、人才和科研的優勢,共建高水平的臨床試驗服務平台。
特區政府早前通過公開招標,選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負責營運試驗所。(香港大學圖片)
試驗所將統籌醫管局、私營醫療機構和大學等香港公私營界別的臨床試驗資源,為醫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站式臨床試驗支援平台,全方位推動流程優化、人才培訓及大灣區協作。多項具體項目將分階段推出,包括建設「香港臨床試驗數碼化平台」、成立「臨床試驗學院」、與衞生署及醫管局合作推出措施以將藥物審批及應用時間縮短至具國際競爭力的水平。試驗所會與醫療及生物醫藥機構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包括與香港基因組中心合作,運用該中心以華南地區人口為主的基因組數據庫,加快開放醫管局的醫療數據庫以支持臨床試驗,並推動引進海內外先進生物醫藥技術企業落戶河套開展研發轉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特區政府通過公開招標,選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負責營運試驗所。臨時辦公室設於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面積近7000平方尺,並附設由醫管局與中文大學合作管理的生物樣本庫。生物樣本庫設有兩個液氮凍存系統和11個超低溫冷凍儲存櫃,可儲存超過40萬份樣本,如組織、血液、細胞、去氧核糖核酸等。
政府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便利科研人員往返港深兩地園區措施,包括實現人臉識別「無感通關」。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新質企業家聯合會創始人、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這份發展綱要有助邁進關鍵一步,香港有關發展暫時較濟後,日後應加快推進相關便利措施及交通基建等。他指出,現時在其他口岸已有人臉識別過關安排,深港兩地可以仔細研究能否制定「白名單」,憑有關記錄已可讓合資格登記人員往返兩園,減省通關時間,以吸引人才。
發展綱要提到,會探討在港深兩地園區,利用無人低空運輸工具,實現物資跨境流動。關注低空經濟發展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期望,「香港園區」可以做到創新方式示範區,很適合發展低空經濟。她舉例,可嘗試低空運輸文件及材料、甚至人體細胞或樣本,將來亦可試行空中的士,認為園區可作為快速人流與物流的示範區。但她說,當中仍有不少問題要解決,包括物流如何清關,需時研究及商討。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
綱要亦提出「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將為香港的國際頂尖實驗室,提供最佳落戶地點。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希瑪眼科醫療集團創辦人林順潮認為,要吸引國際頂尖實驗室或藥企落戶園區,需要具備高質素創科意念、人才團隊等條件。他說,科研競爭激烈,又指「天下武功,無快不破」,如有措施可加快審批程序等,有助加快研發,提升園區吸引力。
綱要亦提到,要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認為,河套合作區的發展,最有利本港將研發的成果,在灣區試驗並轉化落地,讓國際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