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表示,政府無計劃設立外語大學,但會繼續鼓勵各教資會資助大學為學生提供學習外語的機會。
施俊輝。資料圖片
施俊輝又指,政府會透過學生交流計劃及體驗學習等不同途徑,讓學生接觸更多地方的文化,擴闊視野,抓緊香港的獨特優勢,為未來發展作更好準備。
施俊輝在立法會會議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八間教資會資助大學近年可供學習的當代外語多達12種,包括阿拉伯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史瓦希利語、韓語、葡萄牙語、俄羅斯語、瑞典語、西班牙語及泰語;並提供一系列主修個別外語或文化的專門課程,以供銳意日後成為相關方面專才的學生修讀。
BP教育局BP。政府新聞網圖片
他說,修讀工程科技、商業或社會科學等不同範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不少大學亦提供副修選項,或將外語列入自由選修科目,讓有興趣的學生按個人志向及能力修讀。目前不少自資院校亦根據市場需要開辦與不同外語相關的專上課程及相關選修科目。上述主修、副修及自由選修的安排讓學生按不同學習目標以合適方式修讀外語,認為現行安排切合實際需求且具彈性。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表示,現有54間國際學校,包括一所特殊學校。在過去5年,本港沒有新成立的國際學校。2023/24學年,約有42,100名學生就讀國際學校,佔全港中小學生的6.4%。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資料圖片
施俊輝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在預期有國際學校學額不足情況時,會適時通過公開和公平競逐的機制,分配全新土地或空置校舍作國際學校用途,以增加國際學校學額。上一次分配用地予國際學校至今已屆10年。因應過去兩年各項來港人才計劃反應熱烈,教育局正透過校舍分配工作分配兩所空置校舍以新增小量學額,應付國內和海外來港人才子女對教育需求的短期增長。
他又指出,會繼續密切留意新來港學童數目,以及各項人才計劃受養人的學位需求,動態評估學位供求情況,並在公營學校預留充足的學位予合資格就讀的適齡學童。若現時公帑資助學校欲停辦及轉為私立學校,需向教育局就轉變營運模式及註冊提出申請。當局會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該學校的土地的地契條款及使用規限、課程規劃、班級結構、人手編制等,以確保學校有能力提供優質教育。
BP教育局BP。政府新聞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