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政府多年來採取截流、蓄洪及疏浚三管齊下措施以應對洪患,然而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洪澇風險,必須採取果斷行動,致力提升排水設施,增強城市適應能力。
發展局FB
甯漢豪出席渠務署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合辦「綜合防洪管理策略國際會議」時指出,渠務署24年已展開七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提升防洪基建設施,並正進行研究,以制訂綜合防洪管理策略,結合「適應」、「應變」及「管理」,以更有效應對越趨頻繁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渠務署積極應用創新技術,包括開發水文資訊系統和流動應用程式,實時監測區域降雨量、主要排水渠道的水位和不同地點的潮位。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會議上,渠務署與國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以加強香港及廣東省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創新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致辭。發展局FB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隨著更多海濱場地開放,維港海邊發展邁向新階段,期望更善用維港自身優良條件,釋放海濱潛能。甯指政府將提交修訂條例草案,以改善海港小型填海工程簡化機制。
維多利亞港。 資料圖片
甯漢豪在海濱發展20周年慶祝典禮致辭時指,施政報告提出推動灣仔北會展站上蓋和紅磡站周邊臨海和碼頭用地的發展,提供活動場地,打造新的地標。
她表示,會選擇合適地點以試點形式引入商業設施,第一個潮流輕食飲品智能售賣點年8月在灣仔海濱投入服務,下兩個售賣點預計在今年底於觀塘和茶果嶺海濱設立,至於正在興建中的海濱場地亦預留空間和硬件設施提供特色餐飲設施。
立法會。立法會圖片
甯漢豪說,年底前將向立法會提交《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透過訂立機制維持對海港的保護,同時促進優化海濱,供市民享用和加強海港功能,如果條例獲得通過,碼頭、觀景台等14類改善海港的小型填海工程,可受惠於新的簡化機制,為海濱發展適度拆牆鬆綁。
觀塘海濱。 資料圖片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何文堯致辭指,預計今年底會陸續完工和開放的「東岸板道」,將是第七個海濱共享空間,屆時一條全長約12公里、連貫海濱長廊可提供市民享用,標誌著完成拼湊駁通港島北岸海濱最後一塊拼圖。
甯漢豪。 發展局FB
他又說,期待於2028年進一步將海濱長廊總長度增至34公里,為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多優質海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