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4日,網上流傳一段影片,顯示有數名騎踏單車人士在大埔公路一帶,懷疑將單車橫放在一輛公共小巴前方,其間有人打開小巴司機位置的車門並辱罵小巴司機,事件引起網民熱議。
幾名單車騎士涉嫌辱罵小巴司機。網上影片截圖
其後於2024年12月17日,網上流傳消息指涉事的踏單車人士為休班警務人員。警方曾作出回應,指正在調查事件,初步調查未發現事件涉及警務人員。
幾名單車騎士涉嫌辱罵小巴司機(左)。網上影片截圖
警方經進一步調查後,於2025年1月3日拘捕三名男子及一名女子,涉嫌「在公眾地方罔顧後果或疏忽地策騎」,被捕人士分別從事金融業、建築業、客戶服務和物業管理,並非警務人員 。 調查證實,早前網傳他們是警務人員的消息是失實訊息 。
幾名單車騎士涉嫌辱罵小巴司機。網上影片截圖
這事例說明市民不應輕信在網上流傳且未經證實的消息。於發布或分享資訊前,應審慎查核其準確性及消息來源,以免散播失實消息,令市民大眾被誤導 。
警方今年2月至3月期間,聯同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等地的執法機構聯合打擊兒童色情物品,合共拘捕435人,其中本港警方拘捕7人,懷疑他們與兒童色情物品案件有關。
本港警方拘捕7人,懷疑他們與兒童色情物品案件有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表示,在代號「跨欄」的行動中,本港警方拘捕的7名男子,介乎16至49歲,同時共檢獲7部手提電話及11部電腦或外置儲存裝置,內有162段兒童色情影片及230張相片。初步調查相信被捕人士從不同渠道,包括社交媒體平台,網站或者點對點分享軟件,下載有關兒童色情物品,並儲存在電腦或智能電話內。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
七宗案件中,只有一宗涉及本地受害人,涉案人是一名16歲中五男生,警方在他的手機內發現8張相片,涉及在寓所內拍攝他妹妹,案發時間介乎2022至2023年,被捕人當時14歲,妹妹11歲,調查相信她妹妹是知情下被拍攝,無證據顯示涉及其他形式的性侵犯。
警方指,本港去年錄得80宗兒童色情物品相關案件,按年升27%,涉及製作或管有兒童色情物品,又或利用或促致兒童製作色情影像等罪行。犯案手法主要是透過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或網上遊戲而認識小朋友,並誘使他們提供物品,又或家庭成員或照顧者拍攝幼童私密部位。以往年齡最小受害人只有4至5歲。
警方說,本港暫未發現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兒童色情物品的個案,但已在其他國家出現,提醒公眾如涉及兒童色情內容,不論是否由電子等方式製作等,均屬犯罪,警方強調會在網上巡查,如發現涉及有問題內容會要求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