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Lynx」的中國製堅固高速四足機器人近日展現了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越野能力,憑藉腳部的動力輪,它在複雜地形中表現出色。
CCTV圖片
國產四足機器人震撼登場
這款形似犬類的機器人由杭州科技公司「DEEP Robotics」開發,近期被拍攝到在各種極端環境中靈活穿梭,包括輕鬆躍過小溪、快速滑下雪坡以及跳躍巨石等。
CCTV圖片
能在高速移動中保持平衡並跳躍障礙物
「Lynx」不僅能完成翻滾、單腳站立等高難度動作,還能在高速移動中保持平衡並跳躍障礙物。開發團隊不斷挑戰其極限,以測試其性能與適應能力。
CCTV圖片
杭州「DEEP Robotics」品牌經理錢曉宇表示:「一方面,這展示了我們最新的技術實力;另一方面,這也讓我們有機會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開發機器人,這要求機器人能在複雜地形中快速適應。因此,我們將它置於雪地、水中以及低溫等極端環境中進行測試。」
錢曉宇(CCTV圖片)
加州大學柏克萊、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技術,令嚴重癱瘓而無法說話患者,能夠透過內心默想就轉化成流利的語言。
科學家打造「AI腦機」 令癱瘓者用意念說話
美聯社報導,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將腦電波訊號,即時轉換成口語的方法。並且配合AI人工智慧的學習,使得這系統在解讀默想的效率愈來愈快。
一名 47 歲的女性患者,在30歲遇到大中風,此後四肢癱瘓,18年來都無法說話。在經過家屬與患者的同意,醫生在手術中,將電子訊號放大器植入她的大腦表層。
AI助力系統進步 打造專屬語音
這種技術稱為「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科學家已經研究很多年了,但是在早期的BCI,電腦在判讀大腦反應時會有明顯延遲,大約會停頓5~8秒,這樣的延遲可能會擾亂對話的自然流暢,導致溝通不良和挫折感。
如今在AI學習的幫助下,這套系統有了長足的進步。這名女子在大腦中默念句子時,研究小組用電極記錄了她的大腦活動。科學家利用她受傷前的聲音,製作了一個合成器,創造了她的專屬語音。接著,再訓練了一個將神經活動轉化為聲音單位的人工智慧模型。
工作原理與現有的用於即時會議記錄或自動字幕系統類似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阿努曼奇帕利( Gopala Anumanchipalli )說,它的工作原理,與現有的用於即時會議記錄,或自動字幕系統類似。
植入物本身位於大腦的語言中樞,因此它可以「聆聽」,也就是記錄大腦的反應,並將這些訊號轉成構成句子的語音片段。 的阿努曼奇帕利說,這是一種「串流方法」,大約每 80 毫秒就能製作成語音,相當於思考到傳出聲音,只有大不到1秒的停頓。
阿努曼奇帕利說:「這不是在等待句子結束,而是正在即時處理。」
估計大約十年內就可以為患者重新說話
他表示,這項技術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廣泛應用,但透過「持續投入與學習」,樂觀估計大約十年內,就可以為患者重新說話。
2025 年《自然神經科學》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