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無人機種草、機器人植樹!一年種逾4300萬棵樹 內蒙古治沙攻略科技感滿滿

HotTV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HotTV

      HotTV

      無人機種草、機器人植樹!一年種逾4300萬棵樹 內蒙古治沙攻略科技感滿滿

      2025年04月13日 10:20 最後更新:11:01

      入春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治沙,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探索生態治理新路子。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作為中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禦沙塵暴的主防線,內蒙古擔負著國家「三北」工程六期沙化土地治理60%的任務量。連日來,內蒙古各地開展植樹造林,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啟用空中運輸設備 提高運輸效率

      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5萬畝烏大沙蒙寧聯防聯治專案治沙現場,操作人員操控2台無人機吊運著沙柳枝條,沿著預設路線飛行。抵達指定區域後,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迅速投放沙柳枝條。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這架大型燃油無人機懸吊著稻草,飛至10公里外的治沙目標區域後,精准投放草料。這些空中運輸設備的使用,不僅有效解決了治沙現場的運輸難題,還提高了運輸效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位無人機操作員表示,「無人機10分鐘就能飛10公里,1個小時就能往返3個地方,而人在沙漠中行走10公里需要5個多小時。」

      機器人+種植車 精准種植高效完成

      在治沙現場,無人植樹機器人和半自動種植車,成為“治沙利器”。無人植樹機器人在沙地穩健前行,精准扡插著1米長的沙柳枝條。開溝、植苗、覆土一氣呵成,僅僅19分鐘,一畝地的沙柳種植任務就順利完成。這與手工種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手工種植大約需要八個小時才能覆蓋相同的面積。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巧用可降解容器 提高幼苗成活率

      沙柳和檸條具有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耐旱等多種特點。為了進一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當地巧妙運用了可降解容器種植技術,配合機械化植苗,即便三個月不下雨,幼苗也能在沙地中茁壯成長,提高了成活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種植現場,工作人員將沙柳和檸條的幼苗植入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中,再以科學比例調配保水劑與生根粉混入土壤中。保水劑雨天吸水膨脹,旱時則緩慢釋放水分,為幼苗提供源源不斷的水分供應;生根粉則刺激幼苗快速生根,讓其能更牢固地紮根於沙土之中。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 治理到每一寸土地

      為了更精准地評估治理效果,鄂爾多斯市林草部門採用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在工作人員的手持電腦上,衛星圖像、無人機監測數據和地面即時位置一目了然。通過這些數據,工作人員能夠精准調整治沙策略,優化種植佈局,確保每一寸沙地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以科技賦能生態治理效果顯著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在防沙治沙專案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政策,吸納帶動低收入群眾就地就近就業,促進當地農牧民就業增收。目前,內蒙古育苗總面積達到39萬畝,能用於「三北」工程所需苗木總量達21億株,各類苗木數量供應充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2024年,內蒙古以科技賦能生態治理,完成防沙治沙1954萬畝,累計完成義務植樹4300餘萬株。今年,預計完成防沙治沙2000萬畝以上。

      兩隻智能「機械狗」近日在峨眉山運送貨物,引起了一隻藏酋猴的注意,牠多次試探,最終放棄上前,最終轉身離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機械狗載重50公斤

      《華西都市報》報道,峨眉山景區管委會文化旅遊局局長堯斌說,當天景區啟用了兩隻機械狗,在峨眉山金頂等地進行試點,為登山遊客運送行李。資料顯示試點機械狗載重50公斤,續航4小時,能熟練地在山路上行走。

      觀看影片

      還能表演跳躍翻跟頭

      機械狗除了運送物品外,還在海拔3079米的金頂,隨著音樂為遊客們表演跳躍、翻跟斗等。在和遊客互動時,它還載起了小朋友。 堯斌說,這次選擇在金頂測試機械狗高海拔運輸能力,是打算引進它用於貨物運輸。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藏酋猴毛髮豎立

      據峨眉山融媒體中心拍攝的視頻顯示,一隻背著飲用水的機械狗途經雷洞坪區域時,遇到了一隻藏酋猴。機械狗停住步伐,靜立路旁,而藏酋猴起先並未發現對方的存在,蹲坐在路旁欄桿上。隨著遊客的聚集,藏酋猴也發現了路邊的機械狗,隨後匍匐身子,脖頸毛髮豎立,多次欲上前試探,最終未進一步,自行離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專家:猴子正常應激反應

      藏酋猴的反應引起了網友關注。有網友認為猴子不認識機械狗,所以感到害怕,「把山大王給整懵了」。 對此,峨眉山文化和自然遺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夏中林表示,這是猴子正常的應激反應,用不了多久就會適應了,不會給猴群造成傷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