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各地的公共圖書館都採用了AI系統,提高了從圖書分類到資源共享等各個環節的效率,2000冊圖書只需10分鐘即可全部上架。

影片截圖
人工智慧助力閱讀古籍
據內媒報道,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利用AI技術,將中華古籍資源庫轉換為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台,AI大模型提供古籍和白話文對照翻譯,讓市民看古籍像看白話書籍一樣簡單容易。此外,AI技術還支持古籍簡體、繁體轉化,豎、橫版轉換閱讀,自動標點和AI深度檢索多種功能。

央視圖片

影片截圖
2000冊圖書上架只需10分鐘
目前,AI技術已經開始融入為讀者服務的各個環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每年採購新書約30萬冊,傳統模式下,新書需經過分類、編目、貼標等16道工序才能上架,人工日均處理量不足300冊,上架周期達3周。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如今,圖書館採用「采編圖靈」系統,館內圖書上架前封面掃描、自動貼標等流程全部智慧化。利用這套采編系統,館內最新的2000冊圖書只用了10分鐘就完成了原來需要20天的作業流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小時處理1500冊圖書歸還分揀
浙江圖書館之江館剛剛上新的智慧還書分揀系統,前端還書機快速識別書籍信息完成圖書歸還,隨後圖書被傳輸到分揀車,按分揀規則搬運到指定格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浙江圖書館網絡與數字資源中心主任梅影介紹,該套系統一小時能夠處理1500冊的圖書歸還、分揀,「分揀準確性從原來我們人工要求的95%以上,提升到機器能夠識別的99.8%以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分析閱讀者喜好 實現閱讀書籍個性化推薦
在湖南長沙市圖書館,可通過與AI館員語音對話,續借圖書無需預約、排隊和線上操作,自動跳轉辦理頁面,3秒完成。根據後台借閱記錄,人工智慧可以迅速了解讀者閱讀喜好,動態調配館藏書籍,實現閱讀書籍個性化推薦。

央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