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令人震驚的調查報告曝光,揭開了今年1月29日美國黑鷹直升機(Black Hawk)與美國航空公司客機相撞導致67人死亡的致命原因,是黑鷹直升機飛行員、陸軍女上尉麗貝卡·洛巴赫(Rebecca Lobach)在致命事故發生前數秒,沒遵照指令改變航線。
空難事故3個月後,《紐約時報》揭露調查報告細節,指飛行員洛巴赫犯了不只一個錯誤,亦無視同伴和空管指令,最終導致了航空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引發廣泛關注與爭議。
調查報告指,黑鷹直升機飛行員、陸軍女上尉麗貝卡·洛巴赫(Rebecca Lobach)在致命事故發生前數秒,沒遵照指令改變航線。
根據調查,1 月 29 日晚上,陸軍黑鷹飛行員洛巴赫上尉正與其副駕駛、擔任飛行教練的二級準尉安德魯埃夫斯(Andrew Loyd Eaves)共同執飛,正進行年度飛行考核。
惟當晚洛巴赫不僅把黑鷹飛得過高,而且在撞擊前的最後一刻,她沒有聽從副駕駛的建議和指示來改變航線。
據報道,洛巴赫的駕駛技能正在接受評估,隨後機組人員被告知附近有一架飛機。就在與這架商用客機相撞前 15 秒,空中交通管制人員指示洛巴克和伊夫斯左轉,但她沒這樣做。在撞擊前數秒,副駕駛伊夫斯告訴洛巴克空中交通管制希望她左轉,但她還是沒這麼做。
今年1月29日黑鷹直升機與美國航空公司客機相撞導致67人死亡。
報道指,洛巴赫首先確認了附近有一架飛機,並親發現了這架飛機,然後要求通過「目視分離」( visual separation)飛行。這是一種允許飛機根據自己的觀察而不是遵循空中交通管制員的指令來避免碰撞的做法。惟航空專家多年來一直警告,若處理不當,此做法可能造成致命的風險。
報告指出,黑鷹直升機當時距離與客機的飛行路徑交叉還有15秒,如果洛巴赫向左轉,「直升機和5342航班之間就會有更多空間」。 但調查人員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為何洛巴赫當天沒改變路線,但她的「決定」最終導致直升機與客機相撞,67人全部罹難。
調查亦發現,事故發生前,黑鷹直升機可能有高度讀數錯誤,機上的自動相關監視廣播系統(ADS-B)被關閉。AP圖片
資料顯示,洛巴赫來自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於北卡羅來納大學後備軍官訓練營,以優秀成績畢業,擁有約500小時飛行經驗,於2019年7月起服役,被分配到維珍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第12航空營服役。她曾經獲得多項嘉獎。
此外,她亦曾在拜登政府期間擔任白宮軍事社交助理,年僅28歲的她曾被譽為「明日之星」。
航空專家分析,洛巴赫可能因誤解航管資訊,未能聽到關鍵的「盤旋(circling)」指令,導致判斷失誤。而調查報告也證實,事故發生時洛巴赫身體狀況良好,無突發醫療事件。
此外,調查還發現,事故發生前,黑鷹直升機可能有高度讀數錯誤,機上的自動相關監視廣播系統(ADS-B)在撞擊時被關閉,沒有合理解釋。ADS-B系統能即時分享飛機位置、速度和高度訊息,是比傳統雷達更即時的輔助設備。
慘劇發生當天,美國航空客機由34歲的飛行員喬納森·坎波斯(JonathanCampos)駕駛,機上乘客包括獵人、學生、家長及剛參加完2025年美國花式滑冰錦標賽後的訓練營的波士頓滑冰俱樂部成員,惟空難導致客機上64人無一生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5月8日英美簽訂了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美方對英國鋼鐵和製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暗藏了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13日報道,中方回應該協議,強調了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國家間的合作不應違背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報道認為,中方的言論可能使英國政府重啟對華關係時,面臨更大挑戰。
據《金融時報》引述貿易及外交人士稱,美國與英國上星期達成的「貿易協議」,是特朗普政府自上月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後首個協議,涉及對英國鋼鐵與製藥產業施加附帶條款,就是英國需「迅速滿足美方對供應鏈安全及相關生產設施所有權的要求,以獲得美國關稅的豁免或減免優惠政策。
英美簽訂首份所謂「關稅貿易協議」,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
該協議指出,對英商品的關稅減免將取決於「第232條調查」(Section 232 investigations),該調查旨在判斷特定進口產品是否及如何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報道稱,表面上看,該條款適用於所有第三國,但英國官員承認,特朗普已暗示中國是其針對目標。
英國前貿易官員雷尼森認為,這條款是美國政府的對長期限制中國參與全球戰略性商品供應政策的進一步升級,華府希望英國和其他國家公開關鍵訊息,最終切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尤其在鋼鐵等敏感領域。雷尼森為,若英國為換取關稅豁免,在對華貿易上進一步地附和美方立場,中方很可能以某種形式進行反制。
外交人士進一步指出,美方與英方達成的所謂「安全條款」,可能成為美國迫使其他盟友將中國排除在關鍵供應鏈外的「樣辦」(template),脅迫英國等盟友在敏感領域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和合作。
報道引述關注貿易的英國政府顧問稱,英方接受美方的「安全條款」,讓中方感意外和不安,尤其是在英國首相施紀賢領導的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對華關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方人士說,中國將需要做出回應,英國不應倉促同意這項協議。
據報道,對協議中涉及中國內容,英國政府聲稱,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旨在「保障關鍵行業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保護英國企業,並為未來更大規模的貿易奠定基礎」,但又同時強調「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對英國仍然至關重要」,英國正「繼續以務實態度在符合本國及全球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報道稱,中方此前已警告,各國勿與美國簽署威脅到中方利益的貿易協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表示,中方注意到一些經濟體也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需要強調的是,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方願與各方一道,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淩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觀察者網》引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生表示,華府很明顯會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中,強迫對方接受類似條款以孤立中方,英方此舉對中方是不公平的,「這種毒藥條款(poison pill clause)其實比關稅還惡劣。」
但張燕生認為,中方不應立即採取反制行動,而是應該在與英方的對話中直截了當地提出此問題。他認為,根本性的問題在於美國,其他國家只是次要角色,應該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討論。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雙方就會談達成結果發表了聯合聲明。
商務部5月12日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
5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美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發言人又說,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雙方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