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軍北伐 元軍為何不堪一擊?

歷史長河

明軍北伐 元軍為何不堪一擊?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軍北伐 元軍為何不堪一擊?

2017年12月21日 10:01

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的帝國。經過成吉思汗以及兒孫東征西討之下,版圖成為歷史上陸地連續領土幅員最廣闊的帝國。蒙古人的軍隊驍勇擅於騎射,把騎戰戰術發揮極致。在草原上,他們輕易集結幾萬騎兵,足以對其它部落形成較大優勢。不過蒙古帝國的中央汗國-大元只維持了97年,在明軍北伐進京,元順帝北逃而正式結束對中原的管治,為什麼強悍的蒙古軍,不足百年,面對明軍時會變得如此不堪一擊?

西方14世紀描繪的蒙古殲敵場景 (網上圖片)

西方14世紀描繪的蒙古殲敵場景 (網上圖片)

我們經常認為蒙古騎兵「天下無敵」,但他們的作戰地區主要是在歐亞大陸上的草原、戈壁等這地區,才能夠形成比較明顯的優勢,但只要進入山脈縱橫、丘陵遍布和江河湖泊密集的地區,騎兵戰力就很難發揮。再加上進入中原地區後,部隊間就已經不再純粹騎兵,還包括了大量漢族步兵的軍隊。

影視中的成吉思汗及部隊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成吉思汗及部隊 (網上圖片)

比如在對金國的戰爭中,雖然蒙古軍隊在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擊敗金國騎兵,但在進入中原地區後,如果沒有降蒙漢人史天澤這樣的地方軍閥支持,也是很難以徹底消滅金國。而之後在平定中原地區的戰爭中,漢族步兵始終都是蒙古軍隊的主體。蒙古軍要徹底滅亡金國,也要與南宋相約,夾擊金國。

據了解,蒙古在滅亡南宋的戰爭中,軍隊的主力基本都是漢人,除了最高統帥伯顏和一部分蒙古騎兵,絕大多數軍隊都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的漢人為主。在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在進入中原後要消滅漢人政權,建立長期統治,情況也與蒙古軍一樣。不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匈奴、鮮卑羯、羌、氐,還是後來的契丹、女真,乃至之後的滿清,其主體民族構成的騎兵部隊的極限,一般就是能擴展到黃河沿岸,他們再往南征,就必須藉助已經投降的漢族步兵集團的協助。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所以,蒙古騎兵在歐亞大陸上縱橫馳騁多年難逢敵手,不過從草原進入農耕地區時,則遭遇挫敗。在向南發展的過程中,也在淮河秦嶺一線被阻擊多年,就是一大例子。甚至到忽必烈與爭取汗位的阿里不哥的戰爭中,蒙古軍隊就已經夾雜大量漢族士兵,甚至作為蒙古親衛軍的怯薛軍,也已經以漢族步兵為主體。

元朝統治中原時期,將農田改造為牧場,用以養馬以維持騎兵優勢。不僅朱元璋和紅巾軍崛起的淮西地區是元朝在中原地區的著名牧場,就連在富庶的江南地區,蒙古也將農田改建成佔地上萬頃的牧場。所以,在元末農民起義的時候,南方的軍團不像以往宋朝時那樣缺乏戰馬,他們也同樣可以組織騎兵部隊,也容易與混雜了漢人的元朝軍隊打成均勢。

影視中的朱元璋及部隊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朱元璋及部隊 (網上圖片)

到了朱元璋統一南方出兵平定中原時,北方地區早已大亂,蒙古三個重兵集團分別在關中、太原和甘肅,都是漢族為主的軍隊,早已經不是印象中蒙古崛起時的蒙古族騎兵為主的軍隊了。蒙古軍隊退到漢北草原時,起初還挾著大量漢族士兵,初期還試圖反攻中原,但在明軍的幾次重大打擊之後,北元殘部就潰散,軍隊規模也急劇萎縮。

往下看更多文章

蒙古雪災中國緊急援助 外交部:共建命運共同體生動實踐

2024年03月05日 17:51 最後更新:18:21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有關中國就蒙古遭受嚴重冰雪災害提供緊急援助的提問時表示,這是共建兩國命運共同體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毛寧說,近期蒙古遭受罕見的嚴寒和暴風雪天氣,大批牧民生產生活面臨嚴重困難。中方高度關注,中國政府向蒙古政府提供緊急現匯援助。中國地方省區市、紅十字會向蒙方支援救災款物。中國駐蒙古使領館和中資企業也紛紛捐款捐物,積極參與當地的救援行動。

中國外交部。 資料圖片

中國外交部。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