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是春秋轉至戰國時期的分水嶺,晉國作為春秋強國,為何被瓜分時,其他諸侯國沒有出兵幫助?
春秋時期,晉國一度是最強大諸侯國。及至晉文公起,大權基本上被六卿掌握。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在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陽之戰後,晉國公室已經沒有實力,魏、趙、韓三家逐漸劃分晉國疆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網上圖片
這個時候,為何沒有諸侯國出兵幫助晉國公室,討伐魏趙韓?
魏趙韓三家分晉時期,楚國因為和晉國的百年爭霸戰爭,國力嚴重受損。楚國還在柏舉之戰敗給吳國,自己的國都也被吳國大軍攻破。對於曾經匹敵晉國的楚國,這時進入衰落階段,沒有多少實力來討伐瓜分晉國的魏趙韓。至於春秋四大強國中的齊國和秦國,一方面,秦國長期被晉國壓制在西邊,一直沒有進入中原。而且在崤之戰、彭衙之戰等和晉國的戰役中,秦國勝少敗多,也很難有實力出兵幫助晉國公室。

網上圖片
對於東面的齊國,確實具備干預「三家分晉」的實力。但是,當時齊國的大權已被田氏掌握,也正在謀劃和執行取代齊國姜氏的計劃(就是戰國初期的「田氏伐齊」),自然不願節外生枝。田氏此外也某程度上與晉國的魏趙韓三家主動建立友好關係,共同迫使周王室承認「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進而獲得諸侯地位。所以顯然,齊國田氏不僅不會討伐魏趙韓,還會支持他們瓜分晉國公室。

網上圖片
「三家分晉」是由春秋轉至戰國時期的分水嶺,由春系末期到戰國初期,「三家分晉」及「田氏伐齊」都獲周室承認。據先秦著作 《戰國策》及漢代《史記》等史料記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不承認也沒有用,因為自己也沒有實力幫助晉國公室。連周室都沉默及承認他們諸侯地位時,其他諸侯國自然也不會多管閒事。

網上圖片
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晉國被一分為三也符合其他諸侯國利益。春秋時期一大強國,最終不等地被分為三分,一個強大對手消失。對於秦、齊也好,楚國也罷,都是有益無害。晉國被瓜分,也為秦國擴展至中原地區奠定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