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家分晉 為何沒有諸侯出兵幫助晉國?

歷史長河

三家分晉 為何沒有諸侯出兵幫助晉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三家分晉 為何沒有諸侯出兵幫助晉國?

2019年02月19日 10:00

「三家分晉」是春秋轉至戰國時期的分水嶺,晉國作為春秋強國,為何被瓜分時,其他諸侯國沒有出兵幫助?

春秋時期,晉國一度是最強大諸侯國。及至晉文公起,大權基本上被六卿掌握。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在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陽之戰後,晉國公室已經沒有實力,魏、趙、韓三家逐漸劃分晉國疆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個時候,為何沒有諸侯國出兵幫助晉國公室,討伐魏趙韓?

魏趙韓三家分晉時期,楚國因為和晉國的百年爭霸戰爭,國力嚴重受損。楚國還在柏舉之戰敗給吳國,自己的國都也被吳國大軍攻破。對於曾經匹敵晉國的楚國,這時進入衰落階段,沒有多少實力來討伐瓜分晉國的魏趙韓。至於春秋四大強國中的齊國和秦國,一方面,秦國長期被晉國壓制在西邊,一直沒有進入中原。而且在崤之戰、彭衙之戰等和晉國的戰役中,秦國勝少敗多,也很難有實力出兵幫助晉國公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對於東面的齊國,確實具備干預「三家分晉」的實力。但是,當時齊國的大權已被田氏掌握,也正在謀劃和執行取代齊國姜氏的計劃(就是戰國初期的「田氏伐齊」),自然不願節外生枝。田氏此外也某程度上與晉國的魏趙韓三家主動建立友好關係,共同迫使周王室承認「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進而獲得諸侯地位。所以顯然,齊國田氏不僅不會討伐魏趙韓,還會支持他們瓜分晉國公室。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三家分晉」是由春秋轉至戰國時期的分水嶺,由春系末期到戰國初期,「三家分晉」及「田氏伐齊」都獲周室承認。據先秦著作 《戰國策》及漢代《史記》等史料記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不承認也沒有用,因為自己也沒有實力幫助晉國公室。連周室都沉默及承認他們諸侯地位時,其他諸侯國自然也不會多管閒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更關鍵的地方在於,晉國被一分為三也符合其他諸侯國利益。春秋時期一大強國,最終不等地被分為三分,一個強大對手消失。對於秦、齊也好,楚國也罷,都是有益無害。晉國被瓜分,也為秦國擴展至中原地區奠定良好基礎。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