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渠務署專訪】石屎森林現綠洲 把河流帶入社區

政事

【渠務署專訪】石屎森林現綠洲  把河流帶入社區
政事

政事

【渠務署專訪】石屎森林現綠洲 把河流帶入社區

2019年10月09日 00:00 最後更新:18:23

下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據悉會深化改善河道計劃,令香港石屎森林出現綠洲。

經過河道活化之後, 啟德明渠變身成為花鳥蟲魚的樂土。(渠務署提供圖片)

經過河道活化之後, 啟德明渠變身成為花鳥蟲魚的樂土。(渠務署提供圖片)

香港這個大都會,向有石屎森林的稱號,不過,在政府積極改善現時石屎明渠下,令明渠也變成河道,既擁有排洪能力,又顧及綠化及環境生態,讓花鳥蟲魚都有聚居的地方。未來10年,在東涌河畔公園及大圍明渠更有望大變身為市民可舉辦活動及嬉水的地方。

更多相片
經過河道活化之後, 啟德明渠變身成為花鳥蟲魚的樂土。(渠務署提供圖片)

經過河道活化之後, 啟德明渠變身成為花鳥蟲魚的樂土。(渠務署提供圖片)

透過活化河道, 梁華明希望可以把河流帶進每一個社區。(本網記者攝)

透過活化河道, 梁華明希望可以把河流帶進每一個社區。(本網記者攝)

活化河道, 不但可以排洪, 也可以吸引不同的動植物進駐。

活化河道, 不但可以排洪, 也可以吸引不同的動植物進駐。

市民在未來, 便可以一家大小到東涌河畔公園(左)及活化的大圍明渠(右)嬉水。(渠務署電腦模擬圖)

市民在未來, 便可以一家大小到東涌河畔公園(左)及活化的大圍明渠(右)嬉水。(渠務署電腦模擬圖)

要令市民可以在活化河道安全地嬉水, 渠務署正研究智慧洪水預告系統。(渠務署提供圖片)

要令市民可以在活化河道安全地嬉水, 渠務署正研究智慧洪水預告系統。(渠務署提供圖片)

梁華明認為, 要令優美河道, 與休憩空間融入城市中心, 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處埋水質和臭味。(本網記者攝)

梁華明認為, 要令優美河道, 與休憩空間融入城市中心, 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處埋水質和臭味。(本網記者攝)

啟德明渠(左)變身為漂亮供鳥魚棲息的啟德河(右)。(渠務署提供圖片)

啟德明渠(左)變身為漂亮供鳥魚棲息的啟德河(右)。(渠務署提供圖片)

《巴士的報》獲悉,《施政報告》將進一步深化改善河道計劃,政府打算在228條主河道中,挑選合適的逐步推行改善工程,有機會把河道帶入城市之中。

透過活化河道, 梁華明希望可以把河流帶進每一個社區。(本網記者攝)

透過活化河道, 梁華明希望可以把河流帶進每一個社區。(本網記者攝)

渠務署高級工桯師梁華明接受《巴士的報》訪問時說:「希望可以把河流帶進每一個社區,我們希望盡量在每個社區當中能找到合適的河道,可以做一些活化,從而令每一個社區能夠有市民可以享用到這個改善的河道。」他舉例可以辦賞燈會、主題種植花草樹木、藝術裝置和河邊咖啡室等。

要挑選合適的河道活化,梁華明表示,最重要是考慮排洪的需要,要保障市民在風暴或者大雨時不會有水浸的風險,其次才是綠化和提供生態環境。他解釋,兩岸種植、河道加入魚洞、又放置很多石頭讓雀鳥可以停下覓食、而石塊間留有石隙讓魚兒棲息,這些都會阻礙水流,處理不當會影響排洪能力。

活化河道, 不但可以排洪, 也可以吸引不同的動植物進駐。

活化河道, 不但可以排洪, 也可以吸引不同的動植物進駐。

不過,他認為,即使部分河道的排洪條件不理想,也可以考慮兩岸種植,建造一些簡單的休憇設施,令河道可以多些綠化的地方,令更多市民可以更親近河道。

要把明渠化為讓動植物及人也可休憩的河道,梁華明指出,最大的挑戰之一是水質差產生臭味的問題。他說,雖然不是所有河段都有水質問題,活化會更容易,但早期不少商舖食肆把污水接駁到只接收集雨水的明渠之上,加上不少人把垃圾拋入河中,後來渠務署做了大量接駁糾正的工作,又有截取污水的措施,再加上對市民大眾的教育,河道的水質才大大得以改善。

市民在未來, 便可以一家大小到東涌河畔公園(左)及活化的大圍明渠(右)嬉水。(渠務署電腦模擬圖)

市民在未來, 便可以一家大小到東涌河畔公園(左)及活化的大圍明渠(右)嬉水。(渠務署電腦模擬圖)

另一個造就市民親水的挑戰是洪水來臨時的疏散處理,梁華明說,要有足夠的預警,目前正研究智慧洪水預告系統,包括以智能系統及數學模型進行分析,又設有水位感應儀、水位實時監察、訊息提示和管理員作出疏散等措施,現時尚待進一步研究,以保障公眾安全。

要令市民可以在活化河道安全地嬉水, 渠務署正研究智慧洪水預告系統。(渠務署提供圖片)

要令市民可以在活化河道安全地嬉水, 渠務署正研究智慧洪水預告系統。(渠務署提供圖片)

他期望在不久將來,將會有一日令很多市民可以帶著小朋友到河道落水玩耍,進行親水活動的地方,相信第一個市民可親水的河道是較遠的東涌河畔公園,而在市區第一個便是大圍明渠的活化。

對於活化河道,經常要花費數以十億元的開支,梁華明指出,應該細心留意每個項目,可能很多成本是用在排洪設施,而在改善河道的排洪同時,再加入綠化和生態環境的建設,讓市民享用漂亮的河道,美化環境,也是值得。

梁華明認為, 要令優美河道, 與休憩空間融入城市中心, 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處埋水質和臭味。(本網記者攝)

梁華明認為, 要令優美河道, 與休憩空間融入城市中心, 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處埋水質和臭味。(本網記者攝)

啟德明渠可能便是一個好例子,改造前是充滿「味道」的渠,最初為了排洪,便石屎化渠道,梁華明表示,如今可以看到不同的鳥類、魚類,也有廣泛種植,令很多生物可以棲息,展現河道多功能的價值,令大家有更美好的居住環境,令大家更珍惜河道和水資源。

啟德明渠(左)變身為漂亮供鳥魚棲息的啟德河(右)。(渠務署提供圖片)

啟德明渠(左)變身為漂亮供鳥魚棲息的啟德河(右)。(渠務署提供圖片)

未來為了配合起動九龍東,敬業街明渠會活化為「翠屏河」,渠務署也選了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提出活化方案。政府亦在安達臣石礦場發展首個市區防洪人工湖,作為防洪設施開放給公眾使用。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則建議恢復東涌河的人工河段成為天然面貌,建為河畔公園。

施政報告提出將以立法方式制訂劏房的出租制度,將符合標準的單位名為「簡樸房」,設寬限期讓業主進行改善工程,寬限期過後繼續出租不合標準劏房單位便屬違法,相關單位會被取締。

社協

社協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呂綺珊表示,歡迎政府設立最低住屋標準及登記制度,但認為關鍵仍然需要有安置配套措施,並期望今次立法,能夠改變基層居住環境。

BP 2024施政報告

BP 2024施政報告

呂綺珊說施政報告提到,合格的劏房須要設有窗戶、有獨立廁所及最低面積8平方米,但措施未有規管人均居住面積,協會接觸到不少劏房面積達100呎,高於最低標準,但有4人居住,空間仍非常有限,期望當局引入人均居住面積的規定。

協會同時關注,當局是否有足夠的安置配套,認為如果有大量劏房被取締,居民難以找到居所。她表示,當業主要進行改裝工程,劏房戶可能需要提前離開,期望當局可因應不同住戶情況作出安置。

協會建議讓輪候公屋達最後階段的居民提前上樓,其他輪候人士可安置於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部分不在公屋輪候冊的劏房居民,例如有家庭成員屬雙程證人士,或與家庭關係緊張而未有輪候公屋的長者,建議考慮讓他們在過渡房屋居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