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梁特首在一個跟年輕人的聚會上,被問到有沒有計劃推出針對支助年輕人居住需要的政策。
不打算在這裡討論究竟「居住需要」是否已變成一種福利,但梁特首的回覆實在可圈可點。特首指,香港其實不缺地,只是某些人士和團體都用不同的借口來阻撓政府施政。如果政府可以順利撥地起樓,就足夠解決年輕人置業難的問題。
梁特首又說,如果那些規劃中的地點可以起樓,政府願意不計地價出售居屋,只要收回建築成本即可。「我無蝕,你有賺,點解唔做!?」
「我無蝕,你有賺」這六個字聽起來十分吸引,世上竟然有免費午餐?但如果細心思量,以梁特首的講話風格,就不難明白箇中真偽。
以往政府賣居屋,都以當時和同區的市價做參考,再打個古怪的折頭如六七折、七二折等去釐定居屋售價。即是說,比起一般私人發展商,政府沒有把最大的開支─地價打進去考慮。即使政府以折讓價賣樓,售價減去建築費的差額,其實仍已收回了一部份的地價。
當居屋業主要賣樓,就得先補回地價,那就是物業重返市場價值。只是,政府無需要從賣樓中賺取暴利,即使補足了地價,物業總價值仍較私樓市場略低。
梁特首所指不計地價而只以建築成本賣樓,其實只是權宜之計,並想借輿論打擊反對的聲音。在財政年年有餘之下,政府可以乾脆連地價也先不計。問題是,如果業主之後賣樓而只按舊基制去補地價,那業主豈不是賺了一大筆?
政府當然沒那麼笨,那些以建築成本買樓的業主,日後賣樓時就要一次過補回全數地價。如果到時樓價升了,補地價金額也水漲船高,業主的負擔只會更重。再簡單的說,梁特首這個「居屋2.0」版本,其實就是變相連按揭證券公司也省掉,直接由政府先墊支讓年輕人以高槓桿上車,長命債長命還,但求先減低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
從去年的佔領運動,到近期的反水貨客示威,都是以年輕人為主導的激進行為。無可否認,現時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普遍來自高樓價衍生的社會問題。因此,梁特首就認定,只要先讓年輕人輕易置業,其他問題定可輕易解決,所以才拋出「我無蝕,你有賺」這個餿主意。
耕直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