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男子講述感染新冠病毒感受: 這不是流感 至今仍未有得做核酸檢測

博客文章

美國男子講述感染新冠病毒感受: 這不是流感 至今仍未有得做核酸檢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男子講述感染新冠病毒感受: 這不是流感 至今仍未有得做核酸檢測

2020年03月19日 11:31 最後更新:12:08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講過,感染新冠肺炎像流感一樣,沒事的。但現實並非如此。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名男子透露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感受,他說自己呼吸困難,幾乎因過度疲勞而暈倒,而且幾乎不能走路。

近日,在薩克拉門托39歲的賈斯汀. 威爾海特在推特上發佈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他說自己剛開始感到不舒服是在3月4日左右,但他以為自己是過敏了,直到9天后他病倒了,才知道病情並不像自己想像的簡單。

39歲的賈斯汀在推特上發佈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

39歲的賈斯汀在推特上發佈了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

由於美國缺少檢測工具,目前,賈斯汀還沒有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但醫生告訴他,他幾乎肯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並已被告知他與家人隔離。

賈斯汀敦促人們待在家裡以避免感染這種疾病,他警告說,新冠病毒肺炎不是流感,而且更難對付。此前,特朗普曾說新冠病毒肺炎差不多就像一場流感。

目前,美國截至昨日(3月18日)有9370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單日增加2848宗。但觀察人士警告稱,由於檢測存在問題,這一數字幾乎肯定被低估了。至今總共有152人死於這種疾病,其中老年人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風險最大。

賈斯汀本身有糖尿病,屬易感人群。

賈斯汀本身有糖尿病,屬易感人群。

在描述病毒是如何影響他的時候,患有1型糖尿病的賈斯汀說: 「3月4日,我開始頭疼,我能感覺到我的肺,這很奇怪。

但一切都無礙,所以我把這種症狀歸為過敏。沒過幾天,我的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開始感到疼痛。上週五我去了急診室,因為我幾乎無緣無故就暈過去了。那個時候,呼吸就開始痛了。我的意思是吸氣和呼氣。伴隨著這該死的頭痛,我覺得很不舒服。」

賈斯汀說,他最初接受了流感治療,並使用布洛芬作為止痛藥,並使用了吸入器,然後他被送回家。但他說止痛藥沒有效果,吸入器導致他的肺部燒傷,所以他又回到了醫院。

法國已經發出警告,不要使用布洛芬來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稱它會使病情惡化。

3月17日,賈斯汀繼續寫道: 「今天呼吸的時候很痛苦。上廁所就像跑馬拉松。頭疼還沒好。不要把胸痛當成心臟病發作或流感。這不是流感。我們都知道流感。仔細想想,想想肺痛。這很難想像,但當你呼吸冷空氣時,在肺部恢復溫暖之前的那種‘疼痛’就會浮現出來。」

他補充道: 「現在我回家了,和家人一起‘隔離’。如果我感覺更糟,我需要回醫院去。到目前為止,我的生命體征良好。血氧飽和度是100%,但是接下來的幾天真的會讓我很難捱。如果我的血氧飽和度跌到90%以下,我就需要吸氧,跌到85%以下,我需要插管,到了那個時候,情況就變得可怕了。」

他還警告那些認為新冠病毒肺炎比季節性流感大不了多少的人:「這不是流感。流感是流感,但這種感覺和流感很不一樣。別在這個病上大意,夥計們。我是一個非常健康的I型糖尿病患者。我的身體很好地對抗它,但它踢我的屁股。待在家裡!」

在接下來的兩周裡,特朗普政府要求所有美國人避免10人或以上的聚會。儘管這並不是一個命令,但新的指導方針要求任何有輕微症狀的人在這兩周內呆在家裡,以努力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

隨著病例的激增,特朗普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於3月17日宣佈了進一步擴大病毒檢測的措施。

美國衛生局局長警告稱,15天的禁閉不足以戰勝這種疾病,此前洩露的一份聯邦規劃檔顯示,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可能會持續18個月或更長時間。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德國智庫:西方國家過去20年對中國商品「依賴度顯著增加」 中國剛好相反

2024年10月03日 15:37 最後更新:15:42

號稱是「歐洲最大的中國問題研究智庫」-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MERICS)於當地時間10月2日發布一份分析報告,指過去20年,儘管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一直在不斷加劇,但西方國家對中國商品的使用程度卻「顯著增加」;反之,中國則減少了對來自美國和歐盟商品的依賴。

報告分析了自2000年以來的數據後發現,美國和歐盟在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方面,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最為明顯,同時在一系列行業中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紡織品和家具就是「高度依賴」的領域。

MERICS分析報告指, 美國和歐盟在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方面,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最為明顯。(來源:MERICS網站)

MERICS分析報告指, 美國和歐盟在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方面,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最為明顯。(來源:MERICS網站)

MERICS報告的發現,是在美國今年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電池和鋼鐵產品加徵關稅之後得出的,同時也是自特朗普政府對價值5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之後,持續六年的貿易爭端的最新進展。

除美國之外,過去一年,歐盟也加大所謂「反補貼調查」的力度,並提高了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主要涉及與利潤豐厚的電動車產業所相關的商品。

MERICS表示,2022年,在大約5,000種商品中,美國有532種「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幾乎是2000年所記錄到的4倍。同時,歐盟的數字為421種,約為2004年的三倍。

然而,在過去的24年裡,中國對於美歐的依賴程度則有所降低,中國將依賴美國的產品從116種減少到57種,將依賴歐盟的產品從235種減少到120種。

數據顯示,2004年,美國和歐盟合計佔中國總進口額的一半以上,而自那以後,中國對美國和歐盟商品的依賴程度一直在穩步減弱。如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更加依賴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商品,例如鐵礦石和大豆。

中國對於美歐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來源:MERICS網站)

中國對於美歐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來源:MERICS網站)

MERICS高級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奇米茨(Francois Chimits)在報告中稱,中國對已開發經濟體「技術密集型」投入需求的減少,催生了一種所謂的「依賴不對稱」現象。 「僅依賴一個外國合作夥伴進口商品的風險,已經(被)提上了政治議程」。該研究所認為,美國的關稅「很可能效率不高」,並促歐盟評估其對中國商品依賴的風險。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 Yusof-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賈揚特·梅農(Jayant Menon)說,數據顯示出這些制裁對中國貿易的影響有限,也並不令人感意外。他說,汽車、電子和電氣機械等產業鏈可能會掩蓋其他「嵌入式」(embedded)產業鏈,如這些產品的零件產業鏈。

「中國已融入所有關鍵產業的所有供應鏈之中。」梅農解釋:「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將其移除,但這些零件中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供應鏈——而中國正是這些供應鏈的一部分」。

中國已融入汽車、電子和電氣機械等關鍵產業的供應鏈之中。(AP圖片)

中國已融入汽車、電子和電氣機械等關鍵產業的供應鏈之中。(AP圖片)

商業情報平台四方維(Supplyframe)的首席行銷長理查德·巴內特(Richard Barnett)表示,過去老式半導體的生產,伴隨著的是美國向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雖然這些晶片的速度不足以支撐尖端運算系統,但通常可以滿足對效能要求不那麼高的應用需求。不過,他提醒,包括電動車在內的現代汽車領域通常沒有插入式的替代品。

過去五年,美國官員阻止了向中國轉移先進技術,尤其是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並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遏制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的活動。報導稱,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晶片產量同比大幅增長40%,達到981億個集成電路,這表明中國正在加快低階「成熟」晶片的生產,而美國則試圖遏制中國在新一代晶片方面的進步。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強調,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成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享,更不應該利用科技優勢來遏制別國發展。 「脫鉤斷鍊」是把雙面刃,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損害自身利益。中國不贊成「脫鉤斷鍊」,也無法阻擋中國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