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建議將排氣管的高度拉長至2.5米。
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的頂層單位,因應「擾流效應」致住戶出現感染。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柏樑分析,現時的公營房屋,排氣管口的高度僅約1米,致排出的氣體落入擾流區,空氣受到其擾流及負氣壓牽引往下散落流動。因應相關情況,他稱,只要排氣管口高於擾流區,排出的污染物則會消散於大氣當中,不至影響周遭環境,因此建議政府當局興建新的單位時,可以排氣管的高度拉長至2.5米,則屬較為安全的做法;同時當局亦可將排氣管的出口位移至天台的中央位置,則可避免排出的空氣流至樓下單位。
源柏樑稱,若將排氣管的出口位,移至天台的中央位置,即使樓下單位有住戶感染病毒,再經排氣管飄移至出口位,有關病毒只會停留在天台位置,再經層流區於大氣中消散,不會擾流至樓下單位。他指,平日不會有太多居民前往公營房屋的天台,因此空氣在此排放,遠比擾流至樓下,可產生的風險更低。
源柏樑又稱,因應肺炎在公營房屋傳播,排氣管的出口位被視為原因之一,因此政府當局日後建屋時,需要檢視現時發生的問題,採取更有效的方法避免同類事件發生,包括該會提供的建議等。至於現有的公營房屋,他認為,需按實制情況個別考慮,例如有多少座大廈曾出現感染個案等。
就「擾流效應」形成過程,源柏樑稱,當風吹向建築物正面時,空氣便會因建築物阻擋,氣流便會在向上偏轉,產生正壓區,空氣便會繞過建築物頂部,在風撞擊到大廈頂部邊沿時,氣流會分離,並在大廈天面及背風面等形式擾流區。
他形容,氣流分離就如飛機翼的翼面,根據伯努利流體力學原理便會產生負氣壓,若有排氣管出口受到擾流及其負氣壓影響及牽引,所排出污染物便不能往上流到層流地區,相反會影響周遭環境。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在視察部份疫廈後指出,不少單位的外牆喉管的接駁混亂,有些單位在裝修後並無合規格的「U型喉」隔氣裝置,或因氣喉接駁過長而失去效用,東頭邨甚至有居民將原本廚房對出的露台圍封變成室內,導致廚房跟廁所位置太近,抽氣或浴室寶很有可能反抽室外空氣入屋,從而傳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