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6國鐵+3城際+8地鐵!南沙未來15年交通將迎飛躍發展

大灣區

6國鐵+3城際+8地鐵!南沙未來15年交通將迎飛躍發展
大灣區

大灣區

6國鐵+3城際+8地鐵!南沙未來15年交通將迎飛躍發展

2021年01月07日 16:00

南沙將規劃引入6條國鐵,規劃3條城際軌道,8條城軌,佈局7條有軌電車線路!記者從南沙區發改局獲悉,近日,《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2020-2035年)》印發實施,明確將南沙打造成為承載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功能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交通中心及支撐國際化濱海新城的綠色智慧交通示範區,推動南沙由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向區域交通中心、功能中心乃至經濟中心轉變。

軌道交通實現「30+12348」時空目標

在對外交通方面,軌道交通實現「30+12348」時空目標,“30”即與灣區中心城市30分鐘互達;“1”即與灣區節點城市間1小時互達;“2”即與省內地級市2小時互達;“3”即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互達;“4”“8”即與國家級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中原等城市群)主要城市4-8小時互達。

根據《規劃》,南沙將構建「一主(南沙站)一輔(慶盛站)三個功能站(通用機場站、蕉門站、橫瀝站)」的鐵路客運站格局。規劃及引入6條國鐵,在現有廣深港高鐵、在建南沙港鐵路及深圳至江門鐵路基礎上,新增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謀劃將深圳至南寧高鐵、贛深客專引入南沙。規劃3條城際軌道,引入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和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

高快速路佈局形成「406090」灣區時空圈,“40”即實現南沙至廣州中心城區,以及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周邊城市40分鐘互達;“60”即南沙至江門、珠海、澳門、香港等灣區主要城市60分鐘互達;“90”即南沙與珠三角其他城市90分鐘互達。

完善與廣州中心城區「三高三快」通道建設,新增獅子洋通道,遠期研究南沙港快速東延廣深沿江高速過江通道,形成“六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佈局。

至2035年,實現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7.5億噸

南沙港區建成現代化綜合性國際門戶樞紐港,規劃至2035年,實現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7.5億噸(南沙港區約5.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500萬標箱(南沙港區約3050萬標箱),郵輪旅客吞吐量250萬人次。

其中,南沙作業區為南沙港區的核心,規劃港口岸線長約60公里,規劃用地面積約53平方公里。南沙港區包含的沙仔島作業區、小虎作業區、蘆灣作業區規劃港口岸線長分別是4.1公里、4.8公里、4.8公里。南沙客運港重點發展通達灣區城市的水上高速客運和國際國內郵輪休閑旅遊客運,積極爭取成為國家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

南沙區內慢行交通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從區內交通而言,南沙區內城軌打造「3040」出行時空圈,南沙至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南沙內部組團之間40分鐘互達。南沙中心區軌道站點800米範圍內覆蓋人口數佔中心區總人口數比例超過70%。

規劃形成與廣州中心城區連接的「兩快一慢一預留」大容量軌道通道及區內“環+放射”城市軌道網路系統。兩快即軌道18、22號線;一環即軌道15號線;放射線包括26號線、31號線、32號線、33號線、38號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建設的8條城市軌道線路總里程為463公里,其中經南沙境內為275.6公里。

此外,規劃佈局7條有軌電車線路,服務於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空白區以及南沙各組團內部區域。

區內城市骨幹道打造「102020」出行時空圈,“10”即區內各產業功能區或組團中心10分鐘內接入高快速路;“20”即區內各產業功能區或組團中心至對外交通樞紐20分鐘直達;“20”即區內各組團中心至南沙中心城區20分鐘可達。

規劃「二環十七射」的南沙骨架路網總體佈局,其中往廣州中心城區方向6條,往佛山方向2條,往中山方向為南中高速等5條,往東莞、深圳方向為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等4條。

區內慢行交通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台。

多條鐵路線路在南沙樞紐站交匯並向外輻射

南北向的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澳門)城際,東西向的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和南沙港鐵路,這些線路在南沙樞紐站交匯並向外輻射形成「米」字型交通路網格局,將南沙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接入國家“八縱八橫”客運主通道,打通南沙向西至北部灣區域、成渝經濟圈,向北至京津冀經濟圈,向東至東南沿海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圈,快速通達香港西九龍站、香港機場站、珠海橫琴站的快速軌道。

其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為打通粵港澳大灣區西翼的南北向主幹線,設計時速350km/h,目前正在開展預可研前期工作;中南虎城際和肇順南城際為串聯粵港澳大灣區東西翼主要城市群的重要城際軌道,力爭2022年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為打通大灣區西翼(經南沙)和東翼(至深圳)的東西向最短直徑線,設計時速250km/h,預計2026年完工。

據悉,南沙將以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為契機,打造北承廣州、東聯深圳的快速交通網路,通過4號線、18號線、22號線、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三高三快高速線路等直達廣州中心城區,通過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南中高速、深南高鐵、贛深客專等連接深圳,更好承接廣深科技創新、國際商貿、金融服務等優質資源,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南沙新區落實國家戰略,建設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平台,打造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和廣深「雙城聯動」先行示範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往下看更多文章

研究顯示72%大灣區企業正強化供應鏈韌性

2025年01月09日 17:55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大華銀行(香港)研究報告顯示,正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大灣區製造業企業佔72%,尚未開始者兩年內推出有關計劃。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貿發局與大華銀行聯合發表《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報告,有關報告是對 2024 年第三季對 600 多家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調查,報告指大部分受訪的大灣區企業視香港為聯繫大灣區和東盟的獨特樞紐,同時推崇香港的綠色金融和專業服務領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首選內地擴充生產設施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大多數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擴展生產基地,尤其是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以加強供應鏈韌性。「其實內地是它們的首選,而東盟是它們海外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首選。」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東盟的最吸引之處,是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39%),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亦受到大灣區企業重視。

星馬印尼為開拓東盟業務熱門地點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大灣區企業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而菲律賓、柬埔寨、老撾及文萊也逐漸受到企業關注。

最大挑戰:難找到合適當地服務提供者

范婉兒指出,大灣區企業要成功進入東盟市場的最大挑戰,是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32%),其次為數據安全問題(25%)和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25%)。另一方面,大部分受訪者(60%)認同,大灣區的供應鏈創新能力高,智能及數碼方案得到廣泛應用。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ESG 投資料可創造1.3 萬億元機遇

大灣區企業除了日益注重供應鏈韌性外,亦致力於加速實踐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措施。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表示,「超過8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較 2023 年調查的 65% 高 16 個百分點。」相較往年,受訪企業更願意增加 ESG 方面的資金投入,未來 2 年的投入預算普遍上升約 25%,平均金額由 2023年的 371333 港元增至 462535 港元。范婉兒坦言:「目前整個大灣區有約 300 萬家企業,意味 ESG 方面相關投資可創造總值 1.3 萬億港元的機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研究顯示,許多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作為大灣區與東盟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關鍵角色。就香港與東盟及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聯通強度而言,受訪企業給予的總平均分同為 8 分(滿分為 10 分),較 2023 年研究上升 1 分。

問及香港可以如何利用「超級聯繫人」角色,將經濟效益最大化,鄭濬坦言從進出口量和採購量來看,香港確實扮演著『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她從銀行客戶身上看到,客戶在融資和商業活動中上使用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投資內地以至東盟的業務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