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周末首次在佐敦四街實行封區強制檢測,惹起一定爭議。
事件提早曝光,傳出政府計劃在油麻地及佐敦一帶封區,當時外界以為封區長達14日,把區內人士完全隔離,但結果政府只封區兩天。
要檢視一個行動的成效,先要看行動想達成甚麼目標,若政府封區的目標,並不是為了隔離,而是為了強制檢測,就應該看強檢的成效。在佐敦這個目標小地區,此前20天內有150多宗確診,明顯在區內已出現爆發,政府也公布了大量疫廈,所有居民均須強制檢測,好明顯政府知道要求強制檢測反應一般,結果就採取封區方式,實行封區強檢。當局估計區內約有1萬居民,結果封區後做了超過7000個檢測,確認找到13名確診者,檢測確診比率是0.17%。這個確診比率,比普及檢測的0.004%為高。
封區強檢最直接成效,就是找出這13名隱藏患者,切斷傳播鏈,以封區檢測來說,取得一定成效。
區內還有473戶無人應門,相關住戶很大機會仍未進行檢測,部份人可能是拒不開門,甚至可能已逃出區外,當局正跟進這些未能檢測戶的情況。
對當局封區檢測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是擾民。一名區內居民在封區時堅持要返工,與警員大打出手,最後被拘捕。但從控制疫情角度而言,在爆疫地區封區強檢,有合理性,擾民之說,難以成立。政府已發出強制檢測令,但大多數居民並未遵從,所以才需要封區強檢,從保障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實在無可厚非。
第二,配套不足。在傳媒放大鏡之下,看到許多配套不足的投訴,例如酒店住客埋怨即食食品不夠,又有少數族裔說沒有素食供應等等。經過這次封區經驗,港府確有些地方可以改善,日後封區時相信配套會更完善。但由於這次封區時間很短,只兩天左右,當局調動了多達3000人協助,配套不足問題都不算太嚴重。
第三、批評封區沒有用。我認為全民強制檢測是上策,若當局在一個月前,疫情爆發初期,就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只要推動到400萬至500萬人參與,盡快把社會上帶病毒者找出,現在疫情應該已經受控。全民強制檢測是上策,但上策做不到,中策也要做,對疫區封閉強檢可算是中策,也應該做,能夠找出13個確診者不能說無用。
我很反對做不到完美境界就不做的思維。抗疫是一場戰爭,做得到多少就做多少。未做到全民強制檢測前,先做封區檢測,也是好事。
經此一役,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其他疫區強檢應盡快執行。事後孔明地去看,佐敦四街若能提早實行封區強制檢測,切斷傳播的效果更大。
油麻地果欄一帶可能是另一個疫區,其過去14日,在那區有超過80宗確診個案,多集中在碧街。當局宜盡快在爆疫地區進行封區強檢,這是政府要馬上考慮去做的事情。
第二、若封區只為強制檢測,是否可盡量加快檢測進度,把封區時間縮短,例如在一天半甚至一天內完成。若全屋的人檢測都屬陰性,沒有同屋人感染要檢疫的風險,就可以盡早放行。封區時間盡量縮短,可降低措施的擾民程度。
第三、大力加強對非法入境者的管控。這次油麻地佐敦區爆疫,曝露了非法入境者的問題,盛傳區內本來有大量少數族裔非法入境者住在該區,他們封區前已逃離,很多走去元朗錦田一帶。大家都明白,非法入境者沒有身份證,一定不會做強制檢測,所以非法入境者絕對是危險播疫的源頭。當局應進行全港規模的打擊非法入境者行動,特別是傳聞中非法入境者在新界西北聚居黑點,更要大力執法,這是控制播疫另一關鍵因素。
香港疫情仍然高踞不下,天天都是60宗至80宗的確診,政府若不採取新的干預行動,高位拉鋸的局面將永遠持續,很可能我們不會有第5波疫情,因第4波疫情一直沒有結束。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