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東發佈「十四五」規劃綱要,與深圳有關的信息在這裏

大灣區

廣東發佈「十四五」規劃綱要,與深圳有關的信息在這裏
大灣區

大灣區

廣東發佈「十四五」規劃綱要,與深圳有關的信息在這裏

2021年04月27日 16:24 最後更新:17:10

34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佈了《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這份文件總共195頁,二十一章節,內容非常豐富,是指導廣東未來5到15年發展的重要文件,共提到深圳132次。

廣東「十四五」規劃中,深圳將如何發展?

從近12萬字的《綱要報告》里,南方+記者拎出了10條關於深圳的關鍵核心信息,具體如下: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集中連片區域為先行啟動區、以廣州南沙科學城為聯動協同發展區,聚焦信息、生命、材料、海洋科學,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實驗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台、中試驗證平台和科技支撐服務平台。

戰略性產業集群

《規劃綱要》提出,重點打造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主動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重點發展新一代通信設備、新型網路、手機與新型智能終端、高端半導體元器件、物聯網感測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等產業。

《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形成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創新創意中心,以沿海經濟帶、各特色產業集群為重點的製造基地網路。推動紡織服裝、塑料、皮革、日化、五金、傢具、造紙、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快與新技術、新材料、文化、創意、時尚等融合,發展智能、健康、綠色、個性化等中高端產品,培育全國乃至國際知名品牌。

數字經濟

《規劃綱要》提出,做大做強數字經濟關鍵產業,完善以5G為核心的信息通信產業鏈條,打造世界級5G產業創新高地和融合應用示範區;推進廣州、深圳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將廣州、深圳雙城打造成為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新高地。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等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群,推動國際品牌集聚。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勢的區域消費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步行街和新型消費商圈。支持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推動國內外知名品牌率先在廣東首發或同步上市新品。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綱要》提出,提升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競爭力,統籌珠江口西岸綜合交通樞紐規劃佈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蓮花山通道建設,構建以廣佛—港深、廣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為主軸,覆蓋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主要城鎮的大灣區城際快速交通網路。

《規劃綱要》提出,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以汕頭港、湛江港為核心推進粵東、粵西港口資源優化整合;優化內河港口佈局,加快西江、北江等內河港口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推動形成全省港口協同發展格局,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港口群。

《規劃綱要》提出,按照功能互補、運營協同的要求,統籌推進全省航空發展,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加快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增強珠海機場功能,新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實施惠州機場改擴建,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機場服務能力,研究佈局若干支線機場,構建國際航線、國內幹線、區域支線相互支撐的航線網路。

綜合改革試點

《規劃綱要》提出,複製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支持深圳深入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依法依規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支持深圳更大力度推進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完善改革溝通對接機制、政策調整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加強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跟蹤督促和經驗總結,推動一批成熟的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帶動全省改革發展,為全國提供改革示範。

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

《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動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高水平建設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等平台載體。加快推進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建設,依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合作高地。攜手澳門積極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經濟增長極。

中心城市金融發展能級

《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區域金融資源配置,強化金融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支持力度,推動形成協調有序、錯位發展的金融空間佈局。顯著提升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市金融發展能級。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加快建設國際金融城、南沙國際金融島等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區,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和產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風險管理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資源配置中心。支持深圳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在科創金融、海洋金融、民生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先行示範,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國際金融創新中心、國際創業投資中心和金融科技發展高地。強化廣州、深圳對全省金融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規劃綱要》提出,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完善期現貨聯動的期貨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期貨交割庫,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債券發行平台,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打造科技創新企業直接融資高地,建立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台。

深圳都市圈

《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現代化都市圈體系。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強化都市圈內市政基礎設施協調佈局,推進都市圈內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增強廣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級,積極發揮核心引擎功能,輻射帶動廣州、深圳都市圈內城市加快發展。強化珠海作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加快推動珠中江協同發展,聯動陽江協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帶動粵西地區發展重要增長極。強化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功能定位,以汕頭為中心大力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聯動梅州都市區協同發展,積极參与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打造連結粵閩浙沿海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樞紐;以湛江為中心推動湛茂一體化發展,全方位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打造國家重大戰略聯動融合發展示範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推動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

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推動“雙城”做優做強,共同打造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等五大戰略定位,支持深圳加快實現「五個率先」[五個率先: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髮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以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為重點,推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支持深圳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等領域創建製造業創新中心,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支持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支持深圳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服務供給和保障機制,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往下看更多文章

研究顯示72%大灣區企業正強化供應鏈韌性

2025年01月09日 17:55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大華銀行(香港)研究報告顯示,正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大灣區製造業企業佔72%,尚未開始者兩年內推出有關計劃。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貿發局與大華銀行聯合發表《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報告,有關報告是對 2024 年第三季對 600 多家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調查,報告指大部分受訪的大灣區企業視香港為聯繫大灣區和東盟的獨特樞紐,同時推崇香港的綠色金融和專業服務領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首選內地擴充生產設施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大多數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擴展生產基地,尤其是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以加強供應鏈韌性。「其實內地是它們的首選,而東盟是它們海外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首選。」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東盟的最吸引之處,是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39%),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亦受到大灣區企業重視。

星馬印尼為開拓東盟業務熱門地點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大灣區企業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而菲律賓、柬埔寨、老撾及文萊也逐漸受到企業關注。

最大挑戰:難找到合適當地服務提供者

范婉兒指出,大灣區企業要成功進入東盟市場的最大挑戰,是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32%),其次為數據安全問題(25%)和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25%)。另一方面,大部分受訪者(60%)認同,大灣區的供應鏈創新能力高,智能及數碼方案得到廣泛應用。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ESG 投資料可創造1.3 萬億元機遇

大灣區企業除了日益注重供應鏈韌性外,亦致力於加速實踐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措施。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表示,「超過8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較 2023 年調查的 65% 高 16 個百分點。」相較往年,受訪企業更願意增加 ESG 方面的資金投入,未來 2 年的投入預算普遍上升約 25%,平均金額由 2023年的 371333 港元增至 462535 港元。范婉兒坦言:「目前整個大灣區有約 300 萬家企業,意味 ESG 方面相關投資可創造總值 1.3 萬億港元的機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研究顯示,許多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作為大灣區與東盟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關鍵角色。就香港與東盟及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聯通強度而言,受訪企業給予的總平均分同為 8 分(滿分為 10 分),較 2023 年研究上升 1 分。

問及香港可以如何利用「超級聯繫人」角色,將經濟效益最大化,鄭濬坦言從進出口量和採購量來看,香港確實扮演著『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她從銀行客戶身上看到,客戶在融資和商業活動中上使用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投資內地以至東盟的業務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