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20日公職人員宣誓條例刊憲生效,涵蓋行政長官、政治委任官員和公務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區議員在內,較為系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公職人員宣誓效忠制度已經全面覆蓋。
這是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全面落實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一次良好實踐,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比較矚目的是,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已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等相關法例規定,自2020年10月起先後分兩次推動全港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確認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
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早前透露,自上述要求實施以來,已收到約17萬名公務員簽署的聲明,少數拒絕簽署者自行離職。
為此,港澳工作主管部發言人表示,17萬名政府公務員完成宣誓,充分說明絕大多數公務員是擁護“一國兩制”方針、遵守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的,是願意為香港市民服務的,是願意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而努力工作的,我們在此為他們點贊!
回歸之初,為了確保香港政權平穩交接,所有公務員都全部過渡,沒有做出宣誓效忠的安排,這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特殊安排。在回歸24年後作出重新要求,雖然來得有點遲,但還是邁出了重要一步。
特別是香港由亂轉治、撥亂反正的關鍵時期,社會上對公務員的政治要求提高了,而大部分公務員如期宣誓,給社會也交出了莊重而信任的答卷,我們應該給予點贊。
但是,僅僅完成宣誓是不足夠的,作為政府人員,還要往前再走多二步。
一是應該把“愛國”當作基本的政治要求。
前不久政府主管官員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公務員屬政治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及負責的透徹理解中央重要舉措的背景及箇中深義。同時,要令“一國兩制”中的“兩制”有更大發展空間,必須要有“一國”的意識,要在“一國”原則上守得更緊。
該官員的談話咋一聽很“全面”,沒有漏洞。但既然承認公務員是政治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僅僅要求公務員接受“一國”、有“一國”的意識是遠遠不足夠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以“愛國者治港”為前提的。
“一國”意識與“愛國”意識雖僅一字之差,但內涵有很大的區別。前者是被動的,後者是主動的;前者是一般認識,後者是核心價值。
因此,對公務員的要求僅守在有“一國”意識,而不是把意念放在“愛國”之上,就很難做到胸懷“國之大者”。
當然,“愛國”不是常掛嘴邊才是愛國,是需要潛移默化融會於心的。
從2014年到2019先後發生的“占中”、黑暴運動,不少政府中人對鼓吹“港獨”隻眼開隻眼閉,特別是當這種思潮在校園氾濫時,既不堅決遏制,也不敢對煽風者採取行動,使這股歪風蔓延到社會,在一個時期內越吹越盛。這些都是慘痛的教訓。
二是要如誓詞所講“盡忠職守”。
如果說2019年反修例風波,公務員缺乏政治鬥爭經驗,那麼2020年處理新冠疫情屬於民生問題,也同樣暴露了不少問題,而社會反應最大的是政策“離地”。
遠的不用說,以本月22日香港政府針對廣州出現一例新冠病例列為中風險地區,即刻取消在廣東的香港人透過“回港易”的計畫。
同樣與廣東為鄰的澳門,卻只是限於到過廣州荔灣區的人,進入澳門需要隔離14天,其他不受影響。可能香港政府在情急之下,缺少了“常識”,造成港澳政府的不同處理,引起了香港市民的反彈。政府被強烈批評後,6個小時又恢復了“回港易”計畫,可見制定政策過程粗疏且“離地”。
大家可以理解,不可能每次決策都是正確的,公務繁忙難免會有疏漏。
但在疫情中顯露出來的失策,從強制性檢測、把守關口、人員隔離等都出現進退失據,使香港的疫情經歷了一年多無法清零,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不少行業未見復蘇,失業率持續在高位。這些失策不是偶爾為之,而是因一些官員“離地”造成,已被市民形容為“坐在冷氣房裡想出來的政策”。
過去公務員被稱為“精通政務”,但現實是“不通政事”,政府的威信就是這樣一次次地被消耗,市民的信任感也越來越弱。
其實大多數公務員出身于普通家庭,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和打拼進入政府,並逐漸成為管治體系中的一員,本應能與社會息息相通,及時感受到社會脈動。
但這些年特別是近幾年,政治大氣候對政府不利,許多人怕做多錯多,被反對派揪著“批鬥”無論在心理上,還是面向公眾,是一件很難過的事,這樣的日子長了也就忘卻了“盡忠職守”的使命。
做正確的事往往很難,辦好眼前急迫的民困,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但凡宣誓效忠了的公務員,請不要忘記是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向社會和市民盡忠職守。“愛國”和“盡職”是終身的使命。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