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上半年廣州賣了7.5萬套二手房,4年最高!

大灣區

上半年廣州賣了7.5萬套二手房,4年最高!
大灣區

大灣區

上半年廣州賣了7.5萬套二手房,4年最高!

2021年07月08日 19:54

南都訊 經歷信貸收緊各種政策後,6月份廣州二手住宅網簽量降至今年以來最低位,僅7794套。在去年以來的樓市網紅區黃埔、南沙,上半年二手住宅網簽量環比去年下半年均減超21%以上,但同比去年大增57.2%。從歷年成交情況看,2021年上半年整體交投氛圍仍處活躍狀態,成交量是近4年內同比的最高位。

今年上半年,廣州人最愛買哪裏的二手住宅?不是黃埔南沙或增城,而在番禺、海珠和天河!該三區上半年的網簽量均過萬套。

更多相片

上半年廣州網簽7.5萬套二手住宅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監測數據,2021年上半年,廣州市二手住宅共成交75212宗(包含中介網簽+自助網簽,下同),環比下降9.6%,同比去年大增57.2%。從歷年成交情況看,2021年上半年整體交投氛圍仍處活躍狀態,客戶入市熱情普遍較高,成交量更是為近4年內同比的最高位。

總體來看,上半年的樓市在4月接連出台新政後明顯降溫。在增值稅「2變5」出台後,不少購房時間不足5年的業主擱置出售計劃,而部分購房超過5年的業主亦打算觀望後市形勢,再決定報價策略。據監測顯示,目前周均放盤量不足千宗水平。

與此同時,受到信貸環境的收緊的影響,多家銀行貸款額度緊張,放款時間明顯被拉長,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不少「賣一買一」的置換客戶由於回款時間久,手上資金流有限,直接導致其置換需求有所受限。

從5、6月份起,整體市場交投氛圍明顯降溫,新增客戶數量、帶看量減少。部分購房需求不迫切的買家入市積極度降低,購房更為理性,基本遇到合適價位的房源才會著手入市。據監測中原數據顯示,中原帶看量呈現逐月下滑的趨勢,其中6月份帶看量環比凈減43.7%。

在1-4月,廣州二手樓市月均成交量達15587宗(剔除春節月),遠超2021年月均成交的10917宗。但5、6月成交連續下滑,6月份成交量跌至7794宗,為全年新低。

為應付業績下滑,廣州裕豐地產從2021年7月1日起,二手房買賣統一向買賣雙方各收取成交價0.69%的佣金(單方不低於6000元)。

天河黃埔海珠掛牌價降價最厲害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監測,2021年上半年,1房戶型的房源成交佔比上升至12.7%,環比大幅上漲3.0%; 60平以下的房源成交佔比較去年下半年增加2.6%,達18.8%。改善戶型出現明顯下滑,3、4房房源成交佔比分別為37.6%、11.4%,環比分別凈減2.1%、1.1%。

對比新政前後報價變動看,除花都區外,各區報價漲幅亦有明顯下降。其中,海珠、黃埔、天河三區變動環比跌幅最大,分別凈減0.9%、1.1%、1.6%。

對比2020年下半年,廣州各區成交量均出現下滑,黃埔、花都、南沙等區域跌幅明顯,分別達21.7%、18.9%、21.2%。海珠則具備較強的抗跌能力,上半年成交量僅環比下跌1.4%。番禺則以成交10402宗的成績,搶走天河的去年成交榜首的位置。

黃埔、天河經歷此前的去化及調價後,已經消化不少優質盤源及客源,不少買家開始往番禺、海珠等價格尚未出現大幅變動或者有可能出現「補漲」的區域轉移。據中原研究發展部監測顯示,4、5月份番禺、海珠兩區成交佔比較去年凈增2%-3%左右,而天河、黃埔則較去年需求活躍時凈減3%左右。

各區表現——

番禺區:

華南、市橋板塊活躍度不及去年

上半年,番禺區二手住宅網簽10586宗,環比下滑5.3%,再次接棒成交霸主位置,整體成交佔比出現穩步回升趨勢。2020年年末,番禺成交佔比約在12%-13%左右;而今截至6月,番禺區二手成交佔比上升至14.3%,較去年年底凈增1.5%,整體成交依然保持高度活躍。廣州二手成交前十樓盤中,番禺獨佔四席,分別為祈福新村、廣州亞運城、華南碧桂園、雅居樂劍橋郡等。

據悉,目前祈福新村成交均價基本集中在27000-40000元/平左右,套均300-400萬元/套左右,對於剛需客戶而言仍有較強的吸引力。

番禺華南板塊經歷前段時間調價過後,目前板塊優質二手房源出現「一、二手倒掛」現象,不少客戶將購房目光轉移至一手市場。

2021年上半年二手成交前十樓盤

天河區:

珠江新城業主議價空間3%-5%

上半年,天河區二手住宅成交10192宗,環比下降9.5%;網簽均價為55240元/平。珠江新城板塊雖然在去年年末時去化了一大波的優質客源、房源,但目前整體需求仍然比較活躍,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略有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政策、金融調控的大幅趨緊,大幅降低客戶購房慾望,目前業主對後市信心有所減弱,心理價位也開始出現鬆動跡象,慢慢出現讓利、降價的行為。據監測,目前部分珠江新城板塊的房源議價空間在3%-5%左右。這意味著,一套總價1000萬元的房子,可以殺價30萬至50萬元不等。

天河北板塊市場成交保持活躍,需求比較穩定。該板塊二手帶看量一直保持區域相對高位,業主普遍不存在明顯的議價空間,一般在3%以下。除部分急售房源外,基本不存在大幅度降價、讓利成交的行為。

越秀區:

東風東板塊業主價格鬆動

上半年,越秀區二手住宅成交6870宗,環比下降3.4%;二手住宅網簽均價為48935元/平,價格僅次於天河區。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調研了解,5、6月份過後,東風東板塊整體樓市交投活躍度存在明顯降溫,成交周期大幅拉長,客戶入市回歸理性,業主叫價有所鬆動,願意適當增大議價空間。比如,錦城花園159平的戶型,最高峰叫價可以去到1600萬左右,而近期成交幾套總價分別為1470萬元、1520萬元左右。整體議價空間在5%左右。

海珠區:

「賣一買一」客戶減少

上半年,海珠區二手住宅成交10282宗,環比下滑0.5%;網簽均價為42245元/平。該區整體成交跌幅較其他區域相比最小,成交排名更是沖高至各區第二位。上半年海珠區抗跌能力較強的主要原因在於:海珠區目前市場價格相對合理,屬於價值低洼區域,市場前景走勢樂觀,吸引了不少天河、黃埔的置業客戶的目光。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海珠區「賣一買一」置業客戶的需求明顯減少,剛需客戶較前段時間有所增加。根據中原成交顯示,海珠區3房、4房及以上的改善型戶型成交佔比分別出現明顯下降,佔比分別下降至33.0%、6.6%,環比2020年下半年分別凈減2.4%、1.7%。1房戶型成交佔比大增,環比凈增4.50%。

上半年,海珠區優質小區業主叫價強勢,盤源整體議價空間較窄,且整體調價幅度較散盤、樓梯樓剛需盤源大,促使客戶接受意願下降,成交回落。

荔灣區:

客戶購房慾望下降,上半年成交環減一成

上半年,荔灣區二手住宅成交4636宗,環比下降10.8%;二手住宅網簽均價為35697元/平。

據監測顯示,近期,中原二手帶看量、新增客戶數量較前段時間大減5成以上,客戶整體入市熱情不高,觀望客較多。業主在目前成交周期明顯拉長、後市走勢未明的情況下,議價空間有明顯擴大,部分盤源議價空間可達5%以上。

白雲區:

羅沖圍、機場路需求保持

上半年,白雲區二手住宅成交7201宗,環比下降3.1%;二手住宅網簽均價30315元/平。機場路板塊憑藉價格低洼的優勢,市場需求依舊相對活躍。上半年成交均價為31567元/平,其活躍樓盤匯僑新城、雲宵樓成交均價分別為26853元/平、32399元/平。

上半年,剛需、置換需求的客戶明顯增多,月均帶看量處於區域相對高位水平。現時羅沖圍板塊入市門檻偏低,套均總價在320萬元/套左右,受到不少剛需客青睞。

2021年上半年,廣州樓市經歷多次政策的轟炸,政策調控、信貸環境雙趨緊已是不爭的事實,購房貸款利率甚至半年內出現4次上調。若二手價格持續上調,官方可能會繼續出台措施以穩定房價。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認為,預計2021年下半年二手月度成交難以衝擊15000宗的高位水平,可能維持在9500宗水平上下波動,價格大概率會以維穩或微跌為主,難以複製去年漲價行情。

往下看更多文章

研究顯示72%大灣區企業正強化供應鏈韌性

2025年01月09日 17:55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大華銀行(香港)研究報告顯示,正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大灣區製造業企業佔72%,尚未開始者兩年內推出有關計劃。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巴士的報記者攝

貿發局與大華銀行聯合發表《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報告,有關報告是對 2024 年第三季對 600 多家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調查,報告指大部分受訪的大灣區企業視香港為聯繫大灣區和東盟的獨特樞紐,同時推崇香港的綠色金融和專業服務領域。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首選內地擴充生產設施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大多數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擴展生產基地,尤其是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以加強供應鏈韌性。「其實內地是它們的首選,而東盟是它們海外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首選。」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東盟的最吸引之處,是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39%),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亦受到大灣區企業重視。

星馬印尼為開拓東盟業務熱門地點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大灣區企業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而菲律賓、柬埔寨、老撾及文萊也逐漸受到企業關注。

最大挑戰:難找到合適當地服務提供者

范婉兒指出,大灣區企業要成功進入東盟市場的最大挑戰,是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32%),其次為數據安全問題(25%)和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25%)。另一方面,大部分受訪者(60%)認同,大灣區的供應鏈創新能力高,智能及數碼方案得到廣泛應用。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貿發局提供圖片)

ESG 投資料可創造1.3 萬億元機遇

大灣區企業除了日益注重供應鏈韌性外,亦致力於加速實踐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措施。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表示,「超過8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較 2023 年調查的 65% 高 16 個百分點。」相較往年,受訪企業更願意增加 ESG 方面的資金投入,未來 2 年的投入預算普遍上升約 25%,平均金額由 2023年的 371333 港元增至 462535 港元。范婉兒坦言:「目前整個大灣區有約 300 萬家企業,意味 ESG 方面相關投資可創造總值 1.3 萬億港元的機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左起: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貿發局提供圖片)

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研究顯示,許多大灣區企業讚賞香港作為大灣區與東盟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關鍵角色。就香港與東盟及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聯通強度而言,受訪企業給予的總平均分同為 8 分(滿分為 10 分),較 2023 年研究上升 1 分。

問及香港可以如何利用「超級聯繫人」角色,將經濟效益最大化,鄭濬坦言從進出口量和採購量來看,香港確實扮演著『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她從銀行客戶身上看到,客戶在融資和商業活動中上使用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投資內地以至東盟的業務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